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携带传教所用的圣母像、耶稣像来华,将西方"文艺复兴"绘画风格传人中国.一百多年后,在利玛窦的故乡,又来了一位传教士,并且成为中国宫廷画家,他就是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具有很丰富的数学知识背景,他以他的数学才能和语言天赋,在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萌芽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玛窦在肇庆既传播了欧氏几何,也传播了“非欧几何”.他所传播的“西方现代数学”及其所获得的效应,确立了他以数学来赢取中国民心的学术传教思想,为他后来在中国系统地传播“西方现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名著,不仅引入了新的数学体系,而且引入了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几何公理化思想),使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纪元,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我们都知道他来中国后通过翻译《几何原本》给我国传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其实,利玛窦不仅在中国传入了几何,而且也传入了其他一些科技知识,比如说关于地图的知识。1602年,利玛窦和李之藻(1565-1630年)在北京共同绘制了一幅大型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较大规模的接触,是从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开始的。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奠基人,利玛窦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刊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同时他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把中国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这就加深了系统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难度。作为第一个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5.
1615年,《利玛窦中国札记》在罗马首次出版,从此,耶稣会士的中国信息开始源源不断流向西方。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把一个物产丰饶,犹如"天堂"的中国介绍给欧洲;利玛窦和他的弟兄们,则将一个文化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这个中国对了欧洲的胃口,"东西方初恋般美好的时代"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6.
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秋天,在北京的一所宫殿式房子里,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正在合作翻译一本欧洲古典数学名著,这就是古希腊文明时代大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本书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录,于第二年春天译成前6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次翻译西方科学专著,它标志着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开端。不仅如此,这件事还给此后中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得了解《几何原本》究竟是怎样一部书。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学近代化起点的标志被认为是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然而,我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由受过西方科技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完成的,他们使近代科学逐步走向制度化,构建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基本体制和形态,并将科学教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肖霄 《考试周刊》2013,(37):19-20
<正>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数学文化传播的"利玛窦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把传播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为传播天主教义服务;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范围内广交朋友并传播数学;将西方数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中文译名,创造了许多措辞达意的数学术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名词.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演绎数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技术,"利玛窦模式"也为欧洲输送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南昌地区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较早、成效较好的地区之一,这与利玛窦、章潢、熊明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最早将西方文化传入南昌,开阔了南昌人的视野,也使西学开始在南昌等地传播开来。章潢是南昌籍人士中,直接与利玛窦交往,受到利玛窦的影响,接受并传播西学的第一人。他在《图书编》一书中为利玛窦介绍过来的西方地理学作宣传。而熊明遇则是在外省受到爱好西学的其他传教士和士大夫的影响,而成为西学的启蒙者,并对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产生影响的人。他的代表作《格致草》就是一部介绍西方格致之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华传教期间,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入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到西方,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文章围绕利玛窦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两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女子普通教育的滥觞,与西学东渐有密切联系。17世纪初叶,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首的一批欧洲耶稣会教士航海东来,在传播宗教思想的同时,向中国社会输入了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由此产生。传教士通过其学识和科学素养,“以学术为媒”,引导大批信徒在中国社会不断地发挥作用,他们的精神渗透也同时在中国妇女界展开。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趁西方列强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之机,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攻势,他们创办女子普通学校,在占人  相似文献   

13.
1601年,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将一架击弦式钢琴献给万历皇帝,而万历皇帝作为第一个钢琴文化的欣赏者和接受者,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西洋艺术,只是觉得风格迥异难以接受,这足以说明中国人潜意识里渴望新鲜文化血液的注入,中国人在这时就已有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再传播的意识。钢琴传入这件事看似微小,但是从这一件小事上我们能初步预期钢琴艺术将在中国发展开来,就算政治上再封闭,也难以阻挡国人对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亚平宁半岛"汉语热"不断升温。在意大利,开设汉语专业或课程的大学已超过40所。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逐年递增。以罗马大学为例,2008年至今,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许多中小学也争先恐后地开设汉语课程。在意大利,学习汉语有历史渊源。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就描绘了元代中国的富庶和文明,使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莱布尼茨(1646—1716)是17世纪德国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的哲学家,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先躯,人们对此都非常熟悉。然而,这位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博学人物之一,作为中西比较哲学的先躯者之一,就鲜为人知了。自从1852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奉命来华以后,就开始将中国文化陆续介绍到欧洲。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今天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仍不大清楚,也不必过分着急。自从西方人开始在中国生活并详尽地描述这个国家,迄今为止,他们始终没有对中国认识清楚过。这一迷惘糊涂的历史长达四百多年。首次对中国的详细记述见于1584年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的家信中。一年之后冈萨雷斯·门多萨的先驱史出现了。尽管利玛窦和他的同代人对中国的描述采纳了更早几代到中国的旅行家们的各种偏见,然而开创一种以第一手经历为基础的、新型的评论作品流派的功劳,仍应当归于他们。  相似文献   

19.
“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是一个虚词,而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首先把“几何”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并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42岁时考中进士,任职翰林院,他常常去拜访在京传教且精通西洋自然科学的意大利人利玛窦,向他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向徐光居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学交往最初从寓言开始,伊索寓言是第一个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文学作品。最初的伊索寓言汉译,是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为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做的。据考证,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其文言著作《畸人十篇》中,已经介绍了伊索(厄琐伯),并引用了两三则伊索寓言。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1)到明朝末年(明天启五年,1625)就有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口授、中国文人张庚笔传的《况义》问世。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