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期带你走进的是以独门绝技取得良好口碑的二本院校,他们以“开设惟一国家特色专业”而被铭记。也许开办这个专业的高校有若干,但只有这所学校的这一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也许这些高校的名字不如“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响亮,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这种高职教育模式,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都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院校共耕”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高职高专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3.
"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就业型具有“行业先导”特色的“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以期拓宽高职应用外语类专业产学合作的思路,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向社会“借资”、“借场”、“借才”,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互动互联的专业群和专业特色,并按社会需求,构建了由“宽”入口、“严”核心、“细”出口三个环节组成的满斗型培养体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改革方案,并介绍了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特色与实施效果。实践表明,专业综合实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18年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酿造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的基本做法,总结了“双元制”教学的基本特色以及培养啤酒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明确纺织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产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些实践性做法作了全面总结,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应该依据高职教育的规律,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金融保险专业构建“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含义、要求、评价原则、评价体系以及考核评价的保障与监控体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职教育物流专业如何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着重于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要求的介绍,强调“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以引起业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为就业服务的方向。教师需要确立服务意识,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材的选编应该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并注重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教学上应该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根据中职学生知识和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综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信息化创业与电子商务课程整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研究,提出以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为主导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高原  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4):36-39
实现中、高职教育农科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农科职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当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农科专业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课程内容重复、专业技能倒挂等问题,并对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农科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1+N"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旨在以"素质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摒弃单纯的"学科本位",真正按照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对接。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入RICH课程改革理念,结合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不断调整教学项目设计和思路,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承担澳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移民教育的任务,在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澳建设起来了经验成熟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模式。本文探讨了该模式的课程开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类别、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课程经费管理和课程评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智育”与“德育”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作者从更新教育理念、挖掘高职数学在相关专业中“智育”与“德育”因子、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改进和拓展)进行教改探究。从而促进“立德树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落实,形成既可以有效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需要,又能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学科素养、人格品行、社会价值观的“双育”数学课程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2018年工程类专业学位类别的调整为培养单位进行工程硕士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打破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的同质化、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导向是工程硕士教育改革的方向。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课程设计的传统,基于项目学习和"主题树"在线学习进行课程设计,打造以混合学习模式为特色的土木工程本硕贯通项目,有利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的工程人才。研究查尔斯特大学的工程教育改革案例对我国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高技能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是以技术来呈现的,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典型技术为主线,专业课程门类划分以典型技术为边界,专业课程序化以技术的发展为顺序,课程内部结构以"任务引领型"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选择以覆盖课程目标指向的技术领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人们在放弃原有课程观、重新建构课程观的基础上,对课程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高职课程有自己的改革方式,"一刀切"式的改革不适合高职课程。高职课程改革的外在动力是社会经济需求,内在动力是脱离普通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满足不同需要。高职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当关注教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CBET模式、合作教育模式、NIIT模式等。借鉴国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二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应为:专业教学设计应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坚持“双证书”制度,开发“嵌入式”课程,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常见流程。从联合招生、建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混编师资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等方面构建"双主体"育人环境。在"双主体"育人环境下,指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明确校企联合成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共同制订教学课程体系,执行校内外交叉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行之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