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边玛措 《西藏科技》2011,(12):63-6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我区肺科学领域中肺部疾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GELLINI公司18~21G自动弹射活检针,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对我科5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80%。仅1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创伤小、临床医生易于掌握的诊断手段,病人易于接受,尤其对肺部外周小结节病因诊断有较高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新型的微创诊断法,已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通过回顾本院的相关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案例,分析了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并研究了并发症与穿刺深度、穿刺部位和穿刺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导向下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MSCT引导下用自动活检枪对60例肝脏占位部患者进行穿刺,穿刺成功率100%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100%。60例其中,恶性病变(肝癌56例,转移瘤2),良性病变2(肝脏结核2例)。结论:采用MSCT引导结合活检枪经皮肝穿活检具有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记录分析5例胸部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所取得的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确诊的病例,探讨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诊断胸部占位性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红杰  郑树  章士正  夏萍  金梅 《科技通报》2005,21(4):407-412
目的应用和比较不同穿刺针、不同导引技术对穿刺活检结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90例中男性6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4岁(23-78岁),胸部66例,腹部24例;按穿刺针不同分DFBN(dispos able fanseen biopsy needle)和ADGSTN(automatic disposable guillotine soft tissue needle)两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并获得细胞学和/或组织学材料,细胞学检查正确者9/25例(36%),组织学检查正确者66/91例(72.53%),DFBN和ADGSTN两种穿刺针在标本的大小和完整性、病理学结果、诊断正确率(55.81%/91.30%)有差异(P<0.01),穿刺活检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正确率为78.95%,发生并发症8例(8.89%),其中气胸2例,咯血或痰中带血6例。结论CT/US 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是一项先进的影像学与病理学活检相结合的技术,对于胸腹内不明原因的占位性病变,尤其是怀疑肿瘤者是一项简便易行、较安全的诊断手段。ADGSTN较DFBN材料满意且诊断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所开展的“经支气管肺活检”大多是支气管刷,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外周性病变往往无活检查。1982年以来,总医院放射科刘无非等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制成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针,对40余例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肺部肿块患者进行了肺穿刺活检,成功率100%,诊断符合率95%。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25)
目的:探究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患者48例患者纳入研究,肺活检患者均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观察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分析过程与结果,分析肺活检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支气管镜活检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占比82.6%;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占比13.0%; 4.3%活检内未发现癌细胞。结论: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医护人员对于肺活检样本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肺活检组织的检验质量,检测成本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旦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将给病人的健康生活带来很多痛苦。天津市西青医院呼吸内科作为院内重点科室.历经近30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科室主要特色是能够应用胸片、胸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胸腔细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等技术诊断和治疗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如:急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9.
俞丽云  林礼务 《学会》2001,(7):45-46
目前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注意介入性超声诊疗的临床要求与护理问题十分必要.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已被1983年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哥本哈根会议正式确定(1),其技术要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组织或病灶的穿刺组织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液体、插管引流、注入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介入性超声避免了许多外科手术并且能达到与手术媲美的效果(2).术中超声与腔内超声是将特殊探头置等体内或腔内进行各种特殊诊断与治疗的介量性超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透析患者超声定位的内瘘穿刺方法对比传统方式内瘘穿刺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入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的疑难动静内瘘46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和非超声组进行观察。非超声组,穿刺方式为传统内瘘穿刺。超声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结果 非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辅助穿刺疑难动静脉内瘘有效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X射线的发现为人类打开了探索这个世界的新纪元,X射线的电磁波经过百年的发展,到现代社会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它,X射线经常被用来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在现代医学中,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的应用都非常重要。X线在血管造影、血管支架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放射引导脓肿穿刺、放射引导下小儿肠套叠治疗等都有很好的应用。另外,放射治疗在食管癌、喉癌、前列腺癌、皮肤癌等疾病治疗中都有应用,所以本文章我们主要阐述了X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让广大人们更加了解X光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症状与胃溃疡极为相似,早期不容易发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切片病理检查.胃癌的明确诊断需要临床医生、胃镜医生及病理科医生三者的密切配合,提高胃粘膜活检中胃癌的诊断水平,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相似文献   

13.
金雄伟 《科技通报》2001,17(5):81-83,85
总结18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现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临床表面多样,但以意识障碍、颅神经症状、交叉性偏瘫或双侧瘫为主,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本组治疗显示死亡率55.5%,说明干出血死亡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尽早CT检查可提高存活率,手术穿刺引流值得探索,积极防治原发病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症状与胃溃疡极为相似,早期不容易发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切片病理检查。胃癌的明确诊断需要临床医生、胃镜医生及病理科医生三者的密切配合,提高胃粘膜活检中胃癌的诊断水平,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引导射频治疗系统对102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监测治疗全过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杲:102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患者症状改善,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供消失,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导引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满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朱琳 《内江科技》2009,30(8):24-24
目的:分析38例经病理学、X线、CT诊断证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弥漫性肺癌的X线与CT表现及病理学诊断要点。结论:弥漫性肺癌有相对特征的X线、CT和病理学表现,X线与CT扫描是很好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很好地诊断本病及其侵犯范围,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和孕囊穿刺抽吸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1月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共收治9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CSP)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及超声检查确诊为CSP,分别使用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和孕囊穿刺抽吸术治疗。结果:治疗后,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组HCG下降理想,但是下降程度不及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组和;阴道或经腹部穿刺孕囊抽吸组,住院费用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组最低,出血量阴道或经腹部穿刺孕囊抽吸组组最低(P0.05)。结论:每个CSP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疗效不确切,且具有较高风险,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和孕囊穿刺抽吸术作为有效、安全的两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入性超声是指应用超声显像仪通过侵入性方法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它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介人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近十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介入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在多个学科得到应用。1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介入性超声在诊断方面的贡献首先在于弥补了许多影像诊断的不足,从事影像的工作者经过多年大量的工作进行影像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总结了一些疾病与病理改变相关的共同声像特征如结石、囊肿等。使我们能依其典型的声像特征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乳腺介入成像:超声、X线及MR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由专家撰写,注重实用性,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影像引导下乳腺介入技术如何获取标本,明确诊断。具体来说.全书中的1295幅高质量的临床图像.展示了放射性结果和检查方法:还包括自我评价的60余例病例研究:每个独立章节介绍病人准备、设备、乳腺导管造影技术、乳管镜、前哨淋巴结活检:特别提示的“技巧“、”陷阱“、”指南”.有利于关键概念的快速回顾。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肝癌、胰癌是肝区多发多见的癌肿占位性病变。CT扫描常常将胆囊癌误诊为肝癌。本篇通过对一例误诊患者CT扫描诊断过程复习解析,重温CT诊断胆囊癌标准,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