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将CSSCI作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工具,以时间为主线,全景、动态展示近十年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主题及变迁、知识来源、机构合作网络。档案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电子文件、档案学、档案法、安全等方面;知识基础主要来自于基础性理论研究、电子文件、档案保护、档案史、档案法等领域的论著;研究机构间合作较为紧密,且具有地缘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2001 ~ 2010年9种国际档案学期刊的966篇档案学论文为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论文的年度、期刊、国家/地区、机构、作者、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档案学论文随时间变化呈不规则的增长曲线;《档案科学》是刊载档案学论文最多的期刊;档案学论文主要来自英、美、加等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是档案学论文的主要生产者;档案学论文的作者相当分散,且合著度和合著率偏低;论文主题以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与历史研究等传统研究领域为主.最后,为加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CSSCI数据库中有关档案学研究的3637条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论文的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以及档案学知识基础、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档案学研究力量集中在高校而导致实践性不强;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不够;档案学研究处于基础阶段;电子文件、公共档案馆建设、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档案利用、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的结合等众多主题组成了当前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4.
跟踪国外档案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可以为我国档案学发展提供参考。选取国外55所院校的档案学专业.运用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法,对其学科点设置、学位设置和重点科研发展领域进行分析。国外档案学具有注重学科融合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要导向、学科独立性较弱、广泛开展跨机构合作和开阔的档案社会化研究视野等特征。提出我国档案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建议:加强学科融合发展,强化综合能力培养;重视职业导向教育.打造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档案学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关注社会视角下的档案事业发展,增添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笔者选取2006年至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中所有被全文转载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全文转载文献的来源期刊、第一作者、栏目主题、关键词、基金论文、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转载论文来源期刊相对集中、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作者主要来源于高校,有1/4的论文为科研基金项目成果;当前的档案学研究积极关注档案实践的各种现实问题,热点集中于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服务和档案学基础理论等方面;在未来的档案学研究中,档案大数据、档案新媒体、智慧档案馆、档案记忆等主题将持续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学术环境对学科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档案学的发展既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影响,更要取决于档案学界的内部环境.本文着眼于档案学界内部,分析档案学界学术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实现不同研究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开阔视野的同时保持我国档案学的自信,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等建议,目的在于实现档案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伏秋 《档案与建设》2021,(8):38-41,56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研究阵地日渐丧失.本文明确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独特性,阐明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档案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用这种力量、规范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主要课题.本文认为,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者应当坚守基础理论研究阵地,从档案学高等教育、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学术评论和档案学学术宣传四个方面进行革新,以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LISA数据库,对英美主要的档案学期刊进行发文数量、合著情况、作者发文篇次、作者机构和主题进行分析,以了解2005年~2010年六年来英美各国档案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了解国际档案学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
档案学范式研究作为以档案学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学元科学研究内容之一,它对于档案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指导和规范档案学研究,形成档案学研究范式:激发档案学人的主体意识,促进档案学学术发展;强化档案学学科独立性,捍卫档案学学术尊严;提升档案学研究理论深度,拓展档案学元科学研究"四个角度全面阐述档案学范式研究对于档案学发展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2000年~2009年有关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作者、来源期刊、研究机构、主题及被引情况等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档案知识管理是近些年来国内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数量逐年上升,国内开展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以及学科融合发展,催生了计算档案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出场逻辑的探究,可深化学界对计算档案学的认知,推动计算档案学的发展.从生成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在档案学自身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出场;从理论逻辑看,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档案学的研究走向,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空间,推动了计算档案学的出场;从实践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实践对档案业务活动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档案学的影响力,档案学教育变革与科研合作推动了计算档案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档案学研究内容广博,外国档案学研究内容精深;中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高校档案专业教师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档案实际工作者为主;中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中外档案学研究的明显差异性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与中外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教育体系和各国研究历史传统、档案职业专业化水平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本文中,作者对产生这三个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档案学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学以不可阻挡的形势前进,本文利用Cite Space III可视化软件对档案学文献进行分析,对近年来档案学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及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分析表明:档案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西班牙等地区的高校里;档案学的研究前沿主题包括博物馆、死亡档案、开放存取知识库、绿色开放获取等;档案学里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热点是开放存取。  相似文献   

14.
于博 《档案》2015,(4):17-20
我国档案学师生学术共同体与档案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但目前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我们应从净化档案学术生态环境、培养档案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教学—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档案学师生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作者指出了影响档案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论证了档案、档案工作或档案规律不能成为档案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分析了图书馆学、情报科学与档案学的根本差异,指出能够凸显档案学本质特征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与人类记忆的长期保存。作者论述了信息化环境给档案学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档案学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档案学师生共同体与档案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但目前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我们应从净化档案学术生态环境、培养档案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教学——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档案学师生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詹金逊与谢伦伯格的档案理论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学术经典.对经典档案学思想的研究能够以古鉴今.文章主要从档案定义、档案整理单元及档案鉴定三个方面,对二者的档案思想进行梳理及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天的档案学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档案学会的地位、作用与革新吴玉珍中国的档案学会虽然历史不长,但建立以后,无论在组织档案学术理论和档案工作的方法、技术等研究方面,在普及档案学知识方面,在促进我国档案学术队伍的成长方面,在介绍国内外档案学研究成果方面,在发展与国外档案工作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CNKI所属的CAJD期刊库收录的2013年254条档案学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发文机构和核心作者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示了研究热点的主题领域,以期为档案学研究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明 《北京档案》2016,(11):25-26
本文针对近年来档案学核心期刊数量连续锐减的现象,认为其根源在于档案期刊的学术责任缺失.并据此从学术论文和非学术论文数量比例失衡、体例不规范、发稿周期较长等学术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入手,提出加快观念更新,提高对档案期刊学术性的认识;科学地调整档案期刊的载文类型,提升文章转引率;建设好编辑和作者两支队伍,促进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性和专业性,提升办刊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