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61 ̄6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1.说一说。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本课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中进行学习。]2.剪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流程:一、看一看,描一描(播放课件:美丽的叶子图片。)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一只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么画的?生:小蚂蚁从叶柄开始绕着树叶的边画一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材简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2.在认识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操作的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感悟数学是有价值的,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  相似文献   

4.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5.
<正>"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活动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末的实践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4 ̄4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拼、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测量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在十二月上旬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会画对称轴.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冉濒熳并计算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常见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4~45页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除法算式及其读法。2.认识除法各部份的名称。(二)理解1.懂得“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能说出除法算式的意义及除法各部份所表示的含义。3.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掌握1.能根据除法算式、运用实物或图形动手摆出来;能根据图形或文字叙述写出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学生听说或见过有关面积单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知识跨度大、难度高。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观察、估计、验证的能力,具有量一量、摸一摸等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概念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正确建构1平方米的概念。二、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摸一摸自己两…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正方形、长方、梯形等图形的周长。也能测量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