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传《道路上的尘迹》出现很多事实空白和简略,并融入虚构素材,有悖于欧洲传统自传的叙事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作品中的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的缺失与虚构素材的融入,二者相得益彰,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传主的个性和价值观,体现了自传的虚构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与<再塑生命>是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两篇文章,题目虽然不同,节选的却都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自传中的同一内容.  相似文献   

3.
日裔美国文学作品《菊池日记》中的自传事实与传记事实极其丰富,但历史事实却只有一个,即珍珠港事件之后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生活。日记作者查尔斯·菊池对不同的事实采用不同的阐释策略——历史事实的政治策略、传记事实的精神分析策略,以及自传事实的社会策略,使《菊池日记》迥异于其他日裔集中营叙事。集中营生活对日裔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但对菊池父子而言,此次集体创伤却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他们各自的童年创伤,可谓不幸中之万幸。  相似文献   

4.
张心阳 《科技文萃》2004,(12):128-129
当下,在美国一件比较火爆的事是,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出版发行.就在克氏自传出版发行前夕,他回顾自己与莱温斯基的绯闻被闹得沸沸扬扬的那段日子时说:是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拯救了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适用存在着比较混乱的情况,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远远不能适应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事实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以及<劳动合同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并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红楼梦>小说本文为据来探讨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不失为一种方法.我们虽然不可以把一部<红楼梦>就简单地看作是作者的"写实自传",但书中隐含有作者的家世和身世,这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小说本文对照有关史料可以确证,曹雪芹就是曹天佑.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非裔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其被誉为20世纪版奴隶叙述文体的自传作品《黑孩子》自1945年出版伊始,就登上最畅销书榜的头名,并获得评论界的如潮好评。在这部经典之作中,赖特用蘸满血泪悲愤的笔触,通过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及我与时代三维事实的交融书写,再现南方种族主义猖獗之下黑人群体穷困和窒息的非人生存境遇,严正控诉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生命和灵魂的践踏,鞭笞白人优越至上信条的罪恶,并映现黑人群体对充满尊严和人性的自由平等世界的希冀和追寻。  相似文献   

8.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描述. 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年的变动,是人们意想所赶不上的."因而"心中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影","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2003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9.
自传不是自说自话的独白,而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之上的对话.自传中存在对话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他者"因素最为重要.学界对自传中"他者"的现有研究存在明显的问题,而直接论及自传中对话现象的<自传的契约>则把问题简单化.他者既包括外界的显见及隐性的影响,更包括自传作者自身的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是一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他对死亡的思考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从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对挚友郭世英之死的怀念,到<父亲的死>一文中对父亲未尽孝道的内疚,再到纪实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父女诀别的悲痛,无不与死亡进行深度接触,这也使他对于死亡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一文中他集中对死亡进行探讨,他认为思考死对于生却是有价值的,对于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诗证史"须从时间、人事、地理上来考察"诗"之史料价值,然"诗"之性质决定了"以诗证史"常常是求普遍史实较易较确,求特殊史实较难易错,一旦过于求深坐实,反而会失真失实."诗"系如此,集部、子部、甚至史实之文献,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此类情况,此也是史事考实复杂繁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杜爱平 《海外英语》2012,(1):191-192,197
该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自传体小说《美国在心中》中形形色色的白人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作为典型形象展现了各种矛盾深刻对立的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作为激励人觉醒的力量对主人公Allos的成长和成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白人女性象征了布罗桑和其他菲律宾移民们心中理想的美国,象征了美国友善美好的一面;也正是白人女性作为一种治愈力量,治疗主人公遭遇不公和残酷对待后的创伤。而白人知识女性启蒙和引导Allos接受教育,实现了他心灵的觉醒,逆转了美国教育的功能,使之从一种美国的文化适应策略变成菲裔移民们颠覆与重建的利器。这些白人女性也增强了主人公颠覆旧世界、建立一个现代主义新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自认事实所具有的免证效力对提高诉讼效率有极大作用,它不仅能适用于民事诉讼,也可适用于刑事诉讼。美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实质就是认可被告人的自认。因此,只要将属于“自认”的部分事实从“自白”事实中分离,其免证效力将大大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诉讼证据是事实,但事实不同于物、人、事情,事实在事实界、以命题的形式存在,人、物、事情在现实界,是自在之物;诉讼证据是原发事实与案件事实的中介;诉讼证据作为事实总是与论证分不开;诉讼证据的论证又受合法性规范。  相似文献   

15.
法院裁判对后诉案件具有预决效力,进而使得当事人免于举证的理论基础——既判力,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且从既判力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都存在诸多不当,故法院裁判预决的事实作为民事诉讼免证事实存在正当性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价值论把社会事实区分为"科学事实"与"价值事实",价值事实是主体性的事实。由于犯罪是一种价值事实,恐怖主义犯罪也是一种价值事实,因而,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是具体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作为最高层次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因为存在一个普世接受的伦理与价值体系,以这种价值体系为基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就应当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麦卡勒斯高度关注人类生存境况。她的首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一主题。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出发旨在探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人物米克面临生存困境时的自由选择。在南方淑女为规范形象的社会压力下,米克的男性性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冲突使她备受折磨。最终她选择模仿传统妇女形象。通过描写米克的挣扎、痛苦,麦卡勒斯成功地激起大众对处于父权制文化下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鼠族》是美国漫画家阿特·斯皮格曼的作品,1992年获普利策奖。由于其纳粹大屠杀题材和特殊的表达手法,《鼠族》自出版以来就面临体裁分类的难题。本文试以后现代文学角度视《鼠族》为绘本小说,分析并讨论作者处理虚实的手法及其用意。  相似文献   

19.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认定为"揭发型"立功。共同犯罪案件中,无论是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还是帮助犯,犯罪分子只有揭发的是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经查证属实的,才成立立功。在一般犯罪案件中,"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应该理解为揭发与本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关的他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