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词语札记     
日太阳白日红日古代汉语里的“日”,今天叫作“太阳”。先秦古书中只用“日”,没有“太阳”这个词,例如:屈原《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古时候阴阳家认为,气有阴阳之分,太阳是阳气的代表。《尚书大传》:“遂人为遂皇,以火纪。火,太  相似文献   

2.
“卓越课堂”,动于智。“智”由“知”与“日”组成。知者,了解、明白之意;日者,本意指太阳,太阳施予万物生长的根本。“智”引申为知道世间之道。  相似文献   

3.
《少年读者》2009,(12):4-5
“日”字是由太阳的外形加一点构成,最早写成“ ”,意思是“能发光的太阳”。 “日”可喜欢交朋友了。瞧,他今天举办了一场舞会,好朋友们都来捧场了。  相似文献   

4.
“入日”辨     
《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究竟追上太阳没有?这个问题大有弄清之必要。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入日”一句的理解上。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入日,太阳入于地平线下。”吉林师大编的《先秦文学作品选》也持此种看法,解释为:“入日——日入,意是太阳落山。”如果这样来解释,那当然就是“夸父终于没有追上太阳而牺牲了”(哈师专《中国文学史》)。我认为“入日”应解释为:“进入太阳里边,意思是追上了太阳。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5.
“晋”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两支箭,下面是个“日”,有人认为是两支箭射太阳,这就是“二矢射日”。因此“晋”的本义是指射日之箭。先民们在“晋”字中设计了箭的形状。两支箭射向太阳,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想到,这与后羿射日有没有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焦了,人们无法生存。天帝令天神后羿到人间去解救万民。后羿会见了尧帝,尧帝请后羿射太阳。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顿时凉爽了许多。后羿正要射最后一个太阳,却发现最后一支神箭还在尧帝手中。尧帝说:“太阳对…  相似文献   

6.
“东”是“東”的简化字。“木”中有“日”,意为太阳从树林中升起。古人就把太阳出来的方向叫“东”。“西”篆书写作“”,是“栖”的古字。《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古人把太阳没落的方向叫“西”,与“东”相对。这样“东”、“西”作为方位名词被固定下来。正如《史记·历书》上所说“日归于西,起明于东”。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 2 0年代的诗歌 ,创造了“太阳”意象 ,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 ,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天文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火星冲日”。“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地球、太阳在运行时排成一条直线的情景。此时地球正好处在火星与太阳之间;从地球上看,火星在子夜中天,人们可通宵观测难得一见的火星:太阳一  相似文献   

9.
人造太阳     
2006年3月23日,有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年内即将运行.这使得人们对“人造太阳”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人造太阳”就是人工模拟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把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甲骨卜辞“入自”“入自日”“入自夕”数见,常由虚字“叀”和“于”引导。此结构中“入”为进入之义,指进入某段时间;“自”相当于“于”。“入自”“入自日”“入自夕”为动词结构充当时间指称。“入自日”指太阳升起的时间段;“入自夕”指太阳落山、进入夜晚的时间段;“入自”为二者的统称,具体所指则应据前后卜辞而定。  相似文献   

11.
上古时代“日”、“帝”和“皇”都表示太阳;太阳崇拜在甲骨文中表现非常突出,也表现在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日象征帝王和日食象征帝王不君,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2.
流沙河 《小读者》2013,(10):60-61
今称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日中“有黑气大如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动用直升飞机拦截“起源”号返回舱的计划宣告失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未能打开,致使该舱坠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里。这一失误,已造成舱中太阳粒子“采集板”损坏,给“起源”号探测太空的使命蒙上了阴影。2001年8月8日,美国的“起源”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它的任务是从遥远的天际收集微量太阳物质并带回地球,为科学家提供关于太阳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从中分析太阳的组成成分,寻找行星诞生的线索。这也是将其命名为“起源”号的原因所在。航天科技人员从“起源”号的使命出发,研制了太阳物质采样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化渊源乃中国古典学的古典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朝阳     
郑飞 《班主任》2013,(2):70-70
我们是朝阳中队,本队徽设计图案是直接将“朝阳”两个字艺术化。“朝阳”两个字中,“朝”字左边正中间的一横变成了一轮小太阳,代表朝阳中队的每一位队员。“阳”字右边的“日”字直接用一轮太阳代替,这轮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放射出万丈光芒,象征咱们朝阳中队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发射出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在一年中,每周一次或两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实际位置,就能制作出太阳的“8”字形日行轨迹图。下面这组照片便展现了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8”字曲线轨迹,而在其中一张照片上,  相似文献   

17.
太阳雪     
2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上午,我在阳台上练字。早春的太阳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我抬起头向外看去,阳光下,只见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向大地。我惊奇地喊着:“奶奶,奶奶,快来看,出太阳下雪了!”奶奶来到我身边,她看了看窗外说:“以前也下过一次太阳雪。”“奶奶,出太阳怎么会下雪呢?”我一边伸出手接雪花,一边问道。  相似文献   

18.
太阳怕热     
老师问学生(xuésheng)“‘夏天日长(cháng),冬天日短’是什么道理(dàoli)?”强强站起来答道“夏天太阳怕热(rè),慢慢地走;冬天太阳怕冷(lěng),快快地赶。所以夏天日子长,冬天日子短。”太阳怕热@丘天  相似文献   

19.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雅乐歌》:“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是合成词:“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旦”又是象形字,即“旦”上的“日”代表圆圆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开始。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一年的岁首,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从何时开始?从文意上说,应是“一月一日”,其实不尽然。因为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