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末     
“本”和“末”都是指事字。先谈“本”字。会文的本字是在木字的基础上,以三个小圆点来标示其根部的所在(图1)。意思是说,有圆点的地方,就是根部了,“根”“本”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字义“指事”文字的字义教学“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两字,笔画“一”表示指定的地方,笔画“卜”表示物体。这物体放在指定地方的上面曰“上”,放在指定地方的下面曰“下”。再如“末”、“体”两字,这两字是在象形字,“木”上用添加笔画来表义的。树梢指树的顶端,故“末”字在“木”的上面加上一横。树根长在树的下部,所以“本”字在“木”的下方加上一横。教学时要抓住指事字的构字特点,从分析字形和笔画位置着手,通过形象的教学掌握字义。会意字的字义教学。…  相似文献   

3.
“雪”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上部是个“雨”字,表示与雨水有关。下面是“彗”字的简写,表示读音。为什么用“彗”字作声符呢?因为“彗”字像手拿扫帚在扫雪,也可理解为,雪花大如帚。或者,还可以表示雪是可扫的水。从这个意义上讲,“雪”字是个会意字。  相似文献   

4.
说“小”     
“小”,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字,但仔细探究一下,也有不少的可说之处。首先,“小”这个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下面甲骨文中的“小”这个字,好像是三个细小的点,是不是古人就用这些小的点来表示“小”呢?不完全如此,在《说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43-43
“墨”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大家都知道,“土”表示地上。“黑”字在金文和小篆中也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的图案是古时的窗子。  相似文献   

6.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多种,下面这两个字采用了其中的两种:“刀”字是“象形”;而“刃”字是“指事”,你能分辨出来吗?  相似文献   

8.
“指事”作为一种造字方式是应该独立存在的。这种独立存在的资格,是由其根本特征所决定的。这种根本特征就是指示符号。指示符号是指事字所独有的,是区别于其他三书——象形、会意、形声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示儿》这首古诗时,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教学参考书和各种版本的古诗文注释中将“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注解为“原来、当初”的意思,那么诗中为何用“元”字而不用“原”字呢?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近日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元”古文字写作“”,下面是一个侧立的人形,上面的“二”字是个指示性符号,用以表示人头所处的部位。所以“元”字是个指事字,其本义是指人的脑袋。现代汉语中有“元首”一词,其实“元”和“首”都是指人头。因为人头居于人体的最…  相似文献   

10.
掌握好“六书”造字法 ,特别是掌握指事、会意字和形声字法 ,并了解彼此间的异同点 ,正确区别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对提高学生掌握汉字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如何区别“指事字”和“会意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谈一点体会。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往往把“旦、引、刃”这一类指事字和会意字混淆起来 ,错误地把这类“指事字”说成是“会意字” ,究其根源 ,是他们对“指事字”和“会意字”的概念没弄清楚的缘故。“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 ,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义的字 ,它能使人们“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如“一…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23日《北京日报》第八版刊登了几幅环境漫画作品。一幅题为“无一幸免”的漫画,看后令人忍俊不禁。作品是要告诫人们保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但漫画中的“污”字写成了异体字“汚”,“染”字写成了错字“(?)”。“染”字本是个会意字,从木从水从九。木,表示古时染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13.
谈“艺”     
“武艺超群”的“艺”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艺”,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手中拿着小禾苗正要向地里栽种。金文“艺”与甲骨文“艺”字形完全一致,人的形象很逼真。小篆“艺”字,左上部仍然是小禾苗,禾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禾苗植根于土;其右边的人形则不太像了。这个字古代也写作“埶”。又因禾苗是草属,所以楷书“艺”的上部增加个草字头。后来因为这种形体不能显示读音,所以又在下面增加了一个声符“云”(“云”与“艺”读音相近)。这就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字了。  相似文献   

14.
我曾问学生:“你们怎么解析这个玩字?”有同学回答:右边是个“元”字,表示玩要有钱;左边是个“王”字,表示玩是公子哥们的事。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即通常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都是些独体字,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这些字所象之形,所指之事,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象形字)组合成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据统计也不过一千多字,但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了它的组合为义的造字特点,对文字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字造字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形声”。“形”,指的是形旁,也叫意符;其作用在于指出字的类属,如以“言、土、火、金、木”等为形旁的字,一般是表示这一类字分别与语言、土地、光热、金属和树木等意义有关;“声”,指的是声旁,或称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如“竽、枝、功、饱、盒、妈、鲳”等字的声旁“于、支、工、包、合、马、昌”则分别起了这些字的标音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载”、“栽”、“裁”是三个形近字,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部件“”,不同部分是“横”笔画下面的部件分别为“车”“木”“衣”。学生在运用这三个字时,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车”是做什么的,“木”是怎样得来的,做“衣”的人称什么。学生会  相似文献   

17.
“八卦”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卦”本是《周易》中的八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今它却以全新的意义频频在各种媒体上亮相.成为“点击率”颇高的词汇。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汉字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结构严密,分拆不开,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中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基本上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明”由“日”和“月”合成,“秩”由“禾”和“失”合成。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旧称汉字中合体的字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柏”字的“木”和“白”,“岗”字的“山”和“冈”。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偏旁部首”做为一个术语应用.其实,“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字是由笔划组成又分拆不开的,多属象形字或指事字.如“山”,“水”、“田”“中”、“本”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多属形声字和会意字.如:“田”“力”为“男”、“日”“月”为“明”“口”“土”合“吐”,“爪”“木”合“采”等等.这些组成合体字的各种部件,无论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字书词书为了便于查找检索  相似文献   

20.
1“△”号的使用“△”是加热符号。该符号所表示的温度范围一般泛指酒精灯火焰范围。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就能很快地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就可用“△”来表示这种特定的温度条件。若反应发生所需的温度超过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用“△”表示,一般用“高温”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