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好的奖赏,可以给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往更高目标前进:适度的惩罚,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前进方向,鞭策他们奋勇前进。所以,我们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而采用赏罚手段时,要做到:区别对待,赏罚有度。一、赏与罚是一对矛盾教育改革提倡老师尊重、赏识学生,于是课堂里到处飞扬的那便是:“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现在细想起来,学生也只不过起来回答了他们应该回答的问题而已,更何况回答得也并不精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刘瑾罚米法为例考察刘瑾专权与赎罪制度二者的关系。明代赎罪制度建立初衷是“以济法之太重” ,降低对犯罪者的刑罚。刘瑾专权时滥用赎罪制度 ,以罚米法的形式大肆处罚朝臣 ,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当时国库空虚的客观需要 ,体现了罚米法佐国缓急的功能。另外又成为刘瑾打击正直朝臣的手段之一。罚米法行用过程中挟带索贿及罚米所获部分落入此辈手中 ,因此 ,罚米法也是刘瑾辈贪污的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重要特征,军事赏罚制度也应运而生。考诸史实,发现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已相当严整完备。以赏、军功爵制和官职升迁为特征的军事奖赏制度以及以斩、免、随坐、鞭、收家、废等为形式的军事刑罚制度相辅而行,互为补充。军事刑罚使人产生畏刑心理,官爵奖赏则是刺激因素。如果赏罚制度执行得当,无疑会激发将士的积极性。而赵国的统治者最终恰恰失败在“赏罚不信”上。  相似文献   

4.
古之善赏者     
程广耀 《当代学生》2011,(Z2):44-45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  相似文献   

5.
蔡礼彬 《天中学刊》2001,16(1):98-100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习俗,实行"择勇猛者而立之"的君主继统制度,用赏与罚的手段来推行尚军功以及注重实际能力的人才选拔方式,这对于秦国的发展强大乃至最终统一六国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赐姓是姓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古代统治者用以维护和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唐五代赐姓规模大,范围广,是中国古代赐姓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8.
一、摒弃"惩罚",张扬"奖赏"不知是否受我国法治的影响,惩罚被班级管理者所看中,并且成了管理班级的过硬手段。迟到了,罚站10分钟;作业没完成,罚做数遍;……凡此种种,大抵是较为文明的轻罚,可能还有较之甚者的重罚。在高压式的惩  相似文献   

9.
对犯罪人科处赃罚是古代中国制裁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虽然不属于封建制五刑,却被广泛适用。明代的统治者较前代相比,更加注重以对犯罪人科处赃罚的手段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明代的赃罚制度十分健全,主要包括明确规定赃罚处罚方式的适用范围、对赃罚进行专门的管理、明确赃罚的支用事项和严格主管官员的法律责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齐永明八年魏太和十四年(490)庚午二十二岁 齐武帝"夏四月戊辰,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进得其人,受登贤之赏;荐非其人,获滥举之罚……"魏文明太后卒,孝文帝行三年之丧礼.  相似文献   

11.
北宋科技奖励形式多样,有降诏奖谕、迁秩升官、发放实物等。北宋科技奖励主要集中在应用性极强的领域,如医学、天文学、工程营建、武器制造等方面。北宋科技奖励的时代特征较为鲜明,如奖励领域有所扩展,奖励品类增多、比重有所变化,奖励领域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缺乏评审机制、随机性较强等。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借助国家强力进入中国。与列强的不断冲突使清政府越来越感觉到新式人才的缺乏,发展新式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精英和国家的共识。戊戌变法和新政时期,国家的教育政策发生重要转变,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国民教育。教育政策的转变客观上使国家成为国民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和办学主体。作为办学主体的国家使用了抽收捐税等各种手段筹措教育经费,这些手段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这可以看作是国家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总的说来,晚清的教育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文官义务是文官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清一代文官义务较多,主要可以分为清朝律例规定的义务和因其道德伦理而产生的义务两类,但在实际中这两方面的义务有很多是互相交叉的。把文官义务与惩戒制度进行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官义务的履行,而结合文官惩戒制度探讨文官义务,也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官义务的具体内容,把握文官义务的内涵。清代文官义务对清朝有重要影响,对当代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清初江南分省,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大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一个研究的小高潮.出现了数种观点。回顾、总结这场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学术启发,尤其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承明制”的理解。即:清朝不是简单地继承了明朝制度,而是有一个明制——清承明制——清制的转变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如此,地方行政制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颜李学派是清初著名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颜李学术传播不久,在清中叶即迅速衰落。颜李学的衰落与社会生态的变化有着必然联系,亦与其自身的缺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实施城乡合一的管理体制,没有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政府。到了清末,这样一种城市管理体制开始发生改变,在警政创办和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新型的城市政府的雏形开始建立。清末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主要是国家推动的结果,但也是社会自发变迁的结果,是强制性变迁与自发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坛,权力运作胜于政治创新。回守祖宗成法,警惕任何变化,是当时政治的基本特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表面是因慈禧贪权昏愦,实则是围绕晚清皇权安全所形成的政治结构内部的紧张性,长期作用于最高决策层的结果。这种结构性紧张状态的长期维持,使得晚清政治精力被耗尽而不能有所建树。反观奕诉遭黜事件,正是这一紧张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由于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腐朽而一直遭到抨击,指斥,至清末新政时终于被废止了,然而,科举废除后却给晚清社会和清政府的统治带来了严重后果。有鉴于此,朝野内外不断有人提议恢复科举,连一度坚决主张废除科举的梁启超也公然发表这种看法,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本认为科举制度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官考试制度,实际它又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上下沟通、互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旦新的替代体制尚未确立,就贸然弃用它,势必产生一连串问题,如今科举制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以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仍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