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教育为人民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为人民服务写进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落实。教育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方向和出发点;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实践为人民服务,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强化服务观念,为大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4.
论继续教育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教师》2012,(24):2
<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行之 《教育文汇》2013,(11):4-4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培养的人才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育人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求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教育科学发展,是各级教育部门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面服务型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呼唤着企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此,应努力构建全面服务型企业继续教育体系,从继续教育的理念到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行为都把教育对象作为主体,切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有效服务。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发展和创新企业继续教育的主导理念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是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共同构成的,体现了全面而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新性实践。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独立、相互共存、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也不例外。2、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教育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我们的任务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结合办好教育为人民这篇文章,加快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路子。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有中国恃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相似文献   

10.
张力 《人民教育》2013,(1):1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立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其中,"把立德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全社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服务供给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推动供给来源从"大包大揽"转向"多元协同",服务方式从"标准生产"转向"个性定制",教育监管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依循这一思路,未来教育发展将从标准化走向精细化,业务分工更加细化,非核心、标准化和特需型教育业务将逐步实现服务外包。为了有效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实践,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加强绩效评估和风险预防,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另一方面,要完善新型教育服务监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事中监管,注重行业自律,从而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开放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宏亮 《成人教育》2021,41(4):53-60
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属人社系统和教育系统。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技—职”关系经历了并行发展期、合并停滞期、分离与竞争期等不同阶段。由于管理体制不同,导致二者政策支持不均,财政投入差距悬殊,生源激烈竞争,人才培养定位与实践偏差,造成职教系统强弱失衡和整体功能耗损。基于历史和现实考量,“技—职”历史关系同源、办学目标相同、培养方式相通和教育对象渐趋一致,未来二者势必走向“统筹、协同、竞合”发展。“技—职”发展的基本走向及路径应为:组织管理上统一建构,战略规划上统筹协同,政策设计上均衡公平,主体间协作竞合,产教融合政策及人才培养模式同步深化,项目上共同引领,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上优化共享。  相似文献   

13.
发展重庆继续教育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继续教育对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理念先进、制度完善、结构合理、手段现代、统分结合、多元互动、城乡一体的继续教育新体系,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教育政策,加强基础建设,实施继续教育推进计划,全面促进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反映了重庆率先西部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并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破解老年教育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适合的教育资源,促进老年人的学习发展,并彰显老年人服务社会的贡献和价值。这一核心理念与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政策一脉相承。老年教育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追求均等化是其应有之义。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均等化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等、教育质量均等和教育目标均等。其中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是前提条件,资源配置均等和教育质量均等是实现老年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三者形成合力最终有效促进老年教育目标均等实现。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在均等化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深层问题。我国未来应确立老年教育均等化发展战略定位,健全老年教育立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需求导向式”供给体系,重点关注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建设成效,切实推进老年教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根据当时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政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是党的领导集体兼顾我国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充分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和未来要求,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目前我国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教育当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进一步深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哈钦斯最早明确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学会生存》中把"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正式推出,学习化社会思想的提出有着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其所蕴含的教育特征等对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启示。在构建以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中,电大要抓住机遇、树立为终身教育服务的理念,发挥优势、在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开放大学,更新思路、积极发展各种非学历性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关于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及强调“四有”,补充“美育”等新提法,是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完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意义、引导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社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急需打破传统的“授受型”课堂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行动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自然属性视角、社会属性视角、教育属性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和理解“什么是学习”,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互动、学习动机存在着“四维度”的反思命题。以此职业教育学习论的路向应该包括:以“社会”为核心,搭建“多元跨界”的学习内容新平台;以“开放”为理念,建构“多维扩展”的学习方式新平台;以“对话”为方式,创设“多维互动”学习情景新平台;以“幸福”为目的,生成“个体完善”成为学习内驱动机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