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湖南教育》1989年7期陶君玉同志的课例征评——《“从问题中找”和“不能从问题中找”》以后,我认为文中教育者说的“要从问题中找”和“不能从问题中找”,都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道题得数的单位名称,都不是从题目的问题中找到的,而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分析算式的意义所得到的。如,文中例题“有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的解答算式“6÷2=3”,就是表示6里有3个2。一个“2个”放一盘,3个“2  相似文献   

2.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3.
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讲完“工程问题”的例题后,有学生举手发言:“为什么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能不能假设工作总量是别的什么数呢?”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师:这个问题还是由你们自己去解决,大家不妨都来试一试!学生有的两三人一组在讨论,也有独自一个劲儿在那里尝试。生1:我假设工作总量是“2”,计算结果是12天。生2:我假设工作总量是“10”,计算结果也是12天。生3:我们假设工作总量是600,计算结果同样是12天。师:这样看来,我们就能假设工作总量是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啰!(部分学生齐答:都可以!…  相似文献   

4.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9~41页。教师甲: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我、们、爱、数学、‖、”然后问学生):你找到了几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了什么?生:我找到了六个面,这六个面上分别是:我、们、爱、数学、‖、。师:“我”与“们”在同一个面上吗?生:不是。师:“数学”在同一个面上吗?生:是的。师:在同一个面上,我们就可以说“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在同一平面内)师:观察“‖”与“”有什么不同?生:“‖”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的两条直线却相交了。师:你说的非常棒!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旧书,看到苏联米鲁柏柯夫教授在《文学教学法》里说:“教师给学生出题目作文的时候,首先要设想自己就是一个学生,反躬自问:‘假如你来作这个题目’是个是作得出?”接着指出:“很多教师并没有问自己,例如提出很多单词,让学生写成一篇短文;研究了《死魂灵》之后,就出‘泼留希金之死’的题目;有的教师要学生用屠格涅夫描写风景的笔调写‘金色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采用下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师:(把两条黄金鱼贴在黑板上)这是几条黄金鱼? 生:这是2条黄金鱼(师板书“2条”)。 师:(对正2条黄金鱼,2条2条地贴出6条红金鱼)这里有几条红金鱼? 生:有6条红金鱼(师板书“6条”)。 师:黄金鱼有几个2条?红金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开始教学很顺利,但在按教材上的编排总结出了“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读“时、分”时反而显得迟疑、犹豫,思维极不顺畅。原因何在?学生说:“课本上说,‘时针刚走过数几……就读几时几分’。可例2中的题目很多就不是这样。如第四小题,钟面上表示的是8时55分,时针根本不是‘刚’走过数8,而是已走过很长时间,且将要指向数9,这怎么能说时针‘刚’走过8?”在这里,一个“刚”字,把学…  相似文献   

11.
小熊笨笨问小松鼠(shu)胖胖:“老弟,‘几倍’和‘翻(fan)几番(fan)’是不是一回事?”小松鼠说:“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去乘以几。至于‘翻几番’嘛,就是一个数随(sui)‘翻’的次数扩大若干倍。举个例子,嗯,你给我先搬砖(ban zhuan)吧!”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在听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导入方法: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一上课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再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问学生,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外还有什么?先答后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对年、月、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陈旧的填鸭式教学而言的,而启发式教学也经历了从"师问生答"到"生问生答"的转变过程。填鸭式教学就是"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教师只管讲。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那位老先生就是典型的填鸭式,"先生自己也念书",被文中的情景所陶醉,  相似文献   

14.
LittleJohnnyreturnsfromschoolandsayshegotanFinarithmetic.“Why?”asksthefather.“Theteacherasked‘Howmuchis2ⅹ3?’Isaid‘6’.”“Butthat’sright!”“Thensheaskedme‘Howmuchis3ⅹ2?’”“What’sthefuckingdifference?”asksthefather.“That’swhatIsaid.”小约翰从学校回来后,说他算术得了个F(没及格),父亲问:“为什么?”“老师问2乘3得几?我说‘6’。”“那对啊!”“然后她问我3乘2得几?”父亲问:“这他妈的有什么区别呢?”小约翰数学没及格@刘凤芹…  相似文献   

15.
近来,同行中有不少人对钱梦龙老师的《两主教学论》(也称《三主教学论》)中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要观点有异议。大家认为“教学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主’同堂。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从师’……”笔者认为大家看到学生“从师……”是对的,而看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错误的;对教学过程,应看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主人”,才是完全正确的。 本来,“学生从师”是客观实际存在的事实,谁都否认不了,而钱老师却把它当为陈旧落后的观点,不提及它。大家对此有异议,我们认为也可说是对的。就以钱老师在海南上的几堂示范课来看,也见到它的实际存在,用不着多举。最主要的是:学生究竟该  相似文献   

16.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18.
一次 ,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说 :“目前 ,中学数学教学仍然主要是搞解题研究 .现在管它叫‘问题解决’,其实就是过去的‘题海战术’,说法变了 ,其实是一回事 .”咋听 ,似很惊呀 .于是 ,在这次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上 ,我就此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解决’是不是‘题海战术’?”结果 ,有 35 的人回答说 :“说法不同 ,做法一样 ,实质一回事 .”有 15 的人无法判断 ,只有15 的人说 :“不同”,但却说不清为什么 .由此 ,我们也可窥见“轰轰烈烈谈素质 ,扎扎实实搞应试”现象之一斑了 .我们的教师太熟悉“应试”教育了 ,以至观念“根深蒂固”.难…  相似文献   

19.
生问:“老师,怎样阅读?”我回答:“阅读要敢于‘突破’。”生问:“能不能具体点?”我给他讲,阅读要讲三个“突破”: 一曰“观念突破”。主要是突破一些不被同学们所认同的“阅读”观念。因为,从阅读的本质上讲,只要是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学习活动,都应该被称作阅读,所以观念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写促读。写作前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性阅读,这实际就是一种广义的阅读活动。2.读思结合。读而思,思而读,读思结合,  相似文献   

20.
找答案     
‘ ‘彼得:“刚才历史考试时I你为什么老是盯着篮净降师的参眼睛?”汤姆;“因为我有一道题苹会答了p謦彼樗}“老师_眼睛旦.也没有答案呀!”汤姆:‘‘可是,只要老师的眼睛朝’卜一I看;。我立刻就能从邻桌那儿找到答案啦。” j、 一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