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日本由于早年重视改革带来了当今的经济发达。日本重视改革是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开始的,从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00年日本拥有的大学、博物馆、研究中心和图书馆,在大多数方面可与西欧媲美。1968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就仅次于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日本经济之所以后来居上地挤进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行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一贯重视不断改革。他们改革的方式方法主要是重视全面系统地搜集国外情报,迄今日本已是世界上情报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立法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在积极发展,有关的“规定”和“条例”不断出现,也较广泛地进行了相应的学术探讨。彭真同志指出:“研究法学必须吸收古今中外有益的经验。”。现对日本图书馆立法的发展和现状、以及一些理论问题略加探讨。一、日本图书馆立法的历史发展日本自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开展产业革命,积极推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方  相似文献   

3.
黑船来航     
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4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两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相似文献   

4.
1868年,日本展开史称“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1899年颁布第一部近代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翌年进行第一次大选并建立了帝国议会,确立了近代国家体制。 明治时代后期,不少中国志士陆续来到日本。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流亡日本;1901年清王朝政府下诏举办“新政”后,大批公费、自费留学生来到日本,其中不乏立志推翻满清政府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  相似文献   

5.
刘颖 《青年记者》2006,(2):32-33
日本媒体的法西斯化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在“二战”期间,这一法西斯的新闻体制发展到了极致。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的原因分析1、日本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极权主义日本文明初期的国家“王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格”。公元645年的“大华革新”,确立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的。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提出了三个口号“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作为它的国策。当时日本的经济主要是轻工业,比如纺织业,因为这个来钱快,发展重工业周期长,回收成本慢。但轻工业市场狭小,而且当时日本生产的轻工产品,不像现在质屋这么好,卖不出去。1893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国内经济压力,必须用武力打开国外市场,强制推销它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此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发展,日本制定了“拓万里波涛,布圈威于四方”的对外侵略政策,它利用与中国地理接近的自然条件,向中国伸出了侵略的魔爪。中国东北资源丰富,“满州森林之广大.令人惊愕”,早已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垂涎三尺。1905年日俄战争后.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这40余年里,日本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对鸭绿江流域森林资源的掠夺,来揭露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统治当局苦于国内原料不足和市场狭隘,急于向外扩张,攫取殖民地势力范围,制定了一条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甲午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台湾、澎湖列岛,割取了辽东半岛(后被赎回);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又攫取了我国的旅大租借权和长春至大连铁路及一切附属权力。日本政府为了经营这些侵略特权,于1906年1月设立了满洲经营调查委员会,起草了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侵略的具体方案和政策。为了避开国际舆论的谴责,经日本政府批准满铁章程,任命后藤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洋务运动.而日本走向明治维新,但这两个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改革的国家,却自甲午战争.走上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目了然     
中央有关部门将推出三大政策举措加快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为加快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中央有关部门将推出三大政策举措。这三大举措是:第一,推动文化产业(包括媒体)整体改制、上市。根据相关政策,以往我国媒体业大多采用剥离经营性资产改制并上市的改革路径。近几年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方式的各种后遗症十分严重,有关部门拟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图书馆协会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蓉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39-142
介绍日本图书馆协会(JLA)的发展历史,组织机构;指出它在制定和促进日本图书馆相关法令实施、行业标准、图书馆协会建筑奖评选中的主要职责;以及其在促进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图书馆专业出版物、国际图联和日本读书周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目前已培养博士近百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从这些博士的毕业论文中选取优秀者 ,编成《信息管理科学博士文库》。“文库”对于传播、交流专业前沿研究成果、检阅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博士生教育、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供研究资料和活跃科学研究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华图专的学术风格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国际图书馆学教育大潮期的文华图专(Boone Library School)是中国正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之始.文华图专在研究图书馆业务技术、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理论、推动国内图书馆事业、推进图书馆职业等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学以致用、中西结合、交流沟通和协作创新的学术风格,并对现代图书馆事业在图书馆学研究路向、学术研究组织化、理论研究实用化、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的职业导向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和深远影响.本研究对于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日本《图书馆法》的立法背景、立法依据和主要内容与作用的基础上,梳理其演变历程,分析其修订内容、修订方式与修订原因。指出日本《图书馆法》的演变可以给我国以许多启示:先立法后不断完善;逐渐实现图书馆立法与教育立法的同步发展;以法定标准规范图书馆运营与管理;建立法定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图书馆学会与立法机构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至抗战爆发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1919~1937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以及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解析日本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实施制度,把日本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划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标准两类,前者包括文部省实施的司书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国立大学图书馆支援机构实施的大学图书馆业务能力考试认证标准、日本图书馆协会实施的高级司书认证标准、医学图书馆协会实施的健康科学信息专业人员认证标准,后者包括国立大学图书馆协会中国与四国地区分会实施的图书与学术信息专业人员认证标准。前两种认证标准主要采用学历认证、考试认证、等级认证相结合的交叉认证方式,后3种认证标准采用等级认证方式。5种认证标准基本遵循了解认证信息、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提交材料、审查、颁发证书、证书更新的认证程序。最后归纳总结日本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所具有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莫理循文库"是中国近代史上搜集西方各国有关中国出版物的最为完备的图书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莫理循文库"在上个世纪初流失到了日本,这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冯佳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6):57-61
认为图书馆理事能够强化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提升社会影响力。美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理事应当履行的职责与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以纽约州为例,指出图书馆理事应当受到公共图书馆治理法案、教育法案、“公共”机构涉及法案、理事会工作涉及规定、任职图书馆机构出台政策以及职业道德的规范与制约。美国图书馆协会下的图书馆联合协会、纽约州层面的图书馆理事协会及纽约图书馆理事网站为图书馆理事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培训的平台。以此为借鉴,中国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实践探索不应忽视图书馆理事这一特殊队伍群体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basic paradigm of access in libraries, as well as librarian'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order to remain abreast with these changes, instruction on intellectual freedom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needs to be reexamined and revamped.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which examined the state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education in library science programs, and even fewer examin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or comparative approach.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tate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education in Japan.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were applied to fiv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ors in Japan. The findings were analyz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Bruce Shuman's survey (1977).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urriculum was also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mparison. Other recent smaller-scale survey studies are supplemented to illustrate American practice as well. Two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erit further investigation. First, the Japanese approach to and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intellectual freedom are more theoretical while the American counterpart attempts to b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he differences are attributed to their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libraries,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at large. The study also found differences in how intellectual freedom education is perceived in relation to the other subjects in the curriculum. Some of the Japanese respondents in this study see it as a specific subject matter to be taught in designated courses. On the contrary, American subjects argued it should be taught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