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唐健 《辅导员》2014,(4):47-48
学生是教育的基点,归零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谓“归零教育”,即摒弃对学生分数、奖状等的过分推崇,返璞归真,注重学生的真、善、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一、健全“归零行动”组织,规范实施“归零教育”对人的“归零教育”,可以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关于知识、技能、技术等的教育,是浅层次的教育。第二个层次的教育是深层次的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教育,是关于精神、人生、灵魂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会诊”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庄浪县二中汪荣祖所谓“教育会诊”是指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家长一起,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教育学生的具体方法、具体措施。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会诊”是教师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是以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所谓“成功教育”,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成为社会的成功者的一种教育。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追求全体学生知识、技能、人格等多方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计算机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7.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过去,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封闭型的,只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我们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主体的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创新教育并不是任意地改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当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教学中,应当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创…  相似文献   

8.
新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越来越不被认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惟恐激化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进步。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有违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这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或说是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是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着的人,教师教育学生并不像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中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理解教育本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尊重、理解学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  相似文献   

11.
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等方面的属性,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历史相对较短、体系不够完备、模式逐步摸索的教育类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教育学生的素质结构也愈加受到高职业内的极大关注。本文中,笔者从高职教育基本特质的分析、高职教育学生素质结构的设计、高职教育学生素质结构的构建、高职教育学生素质水准的评估四个方面,对高职教育学生的素质结构问题试作研讨。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教育工作的一种最高境界即无痕教育,这是一种基于相信学生性本善、学生具有道德生长能力的教育,它弱化说教、灌输,而是以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境为教育载体,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引领、对话沟通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心道德生长的需求,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行为。这种基于学生内生长力的无痕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邵晓月 《贵州教育》2014,(10):17-18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此,我想和大家谈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扣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把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一、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热爱学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是加以引导的条件;对学生越关心、越亲近学生,越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例如,中学生中的后进生,多数比较顽皮好动,喜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需要呼唤创造型教育,而创造性教育,既看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又看重学生的社会属性。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信任、支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抓住中学教育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不仅引发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也给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赋予了全新的释义。学生观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崭新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的学生观,从而使教育活动有“据”可依。在传统学生观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等都隐喻学生是教育的被动接受体,是无生命的、被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奠基性、非客观化、主体间性等特征启示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念,生活世界观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处于不断生成中的人,学生是教育生活的主体,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互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