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4,(11):18-29
教育是国家大计,规定教育这一专属权力的是《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依照法律的规定,教育领域体现的应该是平等的权利:学生的权利平等、教师的待遇平等、不同性质办学主体之间办学权平等.但在现实中,同为学生、教师或者学校,其权利往往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有些像房地产领域中的“小产权”现象,明明是各项功能指标都一样的房产,却有着不同的待遇.我们借用“小产权”这个称谓,来指代教育领域中的权利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郭丽伟 《考试周刊》2013,(42):60-60
<正>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无疑可问,或者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一﹑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在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评价,多用激  相似文献   

3.
儿童受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建筑在人类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可能这一个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客观现实世界是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进一步培养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也是完全可能的.人类认识客观现实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列宁曾经告诉我们,认识的道路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思维到实践."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思想是空洞的,而空洞的思想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历史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与概括,形成概念,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大量以往的历史现象不可能为学生所直接观察,因而在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一、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生物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关系.而应是一种复杂的交流关系.我们常常可以在学校中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存在"瘸腿"现象——某些科目特别突出,而某些科目又很落后.究其原因.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对教这些科目的教师不喜欢.甚至排斥.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尽最大可能使学生能够接受自己,进而接受自己对他们的指导.只有学生能听得进去,教师的指导才能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这对教育、教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过去的传统" 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教育的设计者和研究者.一所学校,或者是一名教师,如果要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工作竞争中有所建树,必须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更要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6.
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高中和大学教师发现学生从书籍和互联网摘抄资料而不注明出处的现象显著增加。剽窃是作者把别人的文字和或者思想据为已有的现象。尽管生物学教师反复告诫学生不要剽窃,可是剽窃现象依然有增无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文字很容易从互联网上粘贴过来。这种剽窃有时被称作“科技促成便捷剽窃”,或者称作“粘贴复制剽窃”。  相似文献   

7.
观点     
<正>打过学生之后,师生双方再次彼此面对时,教师往往会感觉尴尬或者负疚,学生往往会心怀怨恨或者恐惧,教育便不可能再像春风化雨一样自然、美好。唐曾磊:《远离情绪化,回归教育本原》不体罚,避免的不止是学生的身体受伤,更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痛苦。学生不会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羞辱与疼痛,教师也不会成为两军对垒中那个身心受伤的败军之将。沈丽新:《做一个不生气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都非常重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不难发现许多研究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很少涉及教师层面和教师的主体性。从出发点来看似乎并没有问题。因为主体性教育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学生缺乏独立判断、自主自立的品质和能力这一现象。问题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参与者,没有教师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可能?同样,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构建如果缺少教育者这一层面是很难付诸实践或者缺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当…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全面育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升,这是新时期教育公正、公平的具体体现.但从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来看,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更偏向于优等生,而对于后进生要么忽视,要么排斥,这就使得在班级管理中存着这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后进生也因为教师的态度,自暴自弃或者和教师公然对立,这都严重制约着班级的发展.因此,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由差转优,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对搞好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特色教师?笔者认为,特色教师就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有一项或者几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师。对于广大的普通教师来说,要求他们都成为名师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培训引导,让大部分教师发挥出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的复习中有这样一种复习现象,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题型,学生练习多次,甚至考了多次,学生总是不能有效突破,学习效率不再提高,学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难有突破,教师学生都很感到很无奈,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高原期"现象.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防止"高原期"现象的产生,促进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亮  陈健  涂皓 《教育》2014,(31):19-20
教育是国家大计,规定教育这一专属权力的是《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依照法律的规定,教育领域体现的应该是平等的权利:学生的权利平等、教师的待遇平等、不同性质办学主体之间办学权平等。但在现实中,同为学生、教师或者学校,其权利往往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有些像房地产领域中的"小产权"现象,明明是各项功能指标都一样的房产,却有着不同的待遇。我们借用"小产权"这个称谓,来指代教育领域中的权利不平等现象。那么,有哪些现象是教育领域中的  相似文献   

13.
<正>也许我们都有一种经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都自觉不自觉的在学习你的课程,教学成绩就可观;或者教师很威严、强势,学生不得不学,教学成绩也可观;或者是严格的管理,达不到目标者就要受"罚",可能教学成绩也还不错;或者是时间加汉水,多讲加多练,教学成绩也可能可喜……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那是因为,部分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自觉或者被迫学习,"动"了起来,可见,让学生在学习中行动起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娴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批评和处理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情绪;或者是教师与有影响力的学生发生心理冲突,一次偏激的谈话,也可能造成教师与班级群体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他的名篇《怎样解题》一书开篇中提到,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学生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但是,如果把问题留给他一人而不给他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足,那么他可能根本得不到提高.而如果教师的帮助太多,就没有什么工作留给学生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王明一 《教育艺术》2007,(12):51-5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以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下课以后我们再谈"、"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不认真听讲是一种常见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好学生也不听讲的情况,这让教师产生挫败感并对自身形成困扰.教师以好学生为什么不听讲为主线,通过叙事探究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发现好学生不听讲深受家庭干预过度、影子教育、教师职业惯例和教育管理制度多方面制约.认识到教育复杂性的同时,教师也探寻到自我价值.同时,家长与教师应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1.一些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师英语专业学历所占比例偏低,优秀英语教师总人数比例不大。这些教师尽管对待教育事业是尽心尽力,但由于本身能力不够,不可能把学生带到一个较高的程度,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多英语教师自身发音不准,甚至出现教师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受害越深的现象。2.一些教师思想保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学习进修不够,对英语文化现象中特有的事物解释不清,甚至出现误导。有些英语老师说不知道什么是汉堡包也确有其例,绝非夸张;对于一些中西文化冲突更是感到“水土不服”。3.…  相似文献   

20.
爱心——打开后进生心门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他们往往认为,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他们,即使做了什么好事或者有了一点进步,别人也不可能发现,也不可能说好,因而缺少动力,自暴自弃.此时,班主任就应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他们,理解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