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于泛泛而教的水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显得十分必要。一、“因材施教”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2.
论个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上的个性教育思想借鉴中外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个性教育思想,对于坚定我们的个性化教育思想与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孔子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鼻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个性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育,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因人而教。他能够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因而他的学生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文学”。西方古代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个性问题自古就有思想家、教育家探讨,现今个性及其教育更令人关注。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都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作了阐述。本文仅依据《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个别差异”理论和《学习风格论》中“个性类型与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策略”的相关理论,结合近年的教育实践,对个性教育问题作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是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之后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至今仍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本人以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角度,从教育历史的继承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尤其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探讨“因材施教”思想,不仅具有历史的借鉴价值,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而情感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论述都是围绕情感教育展开的。它不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其基本内涵和特征,而且详细阐述了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1、情感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是一个包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在内,并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整体教育。而…  相似文献   

7.
创造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 ,我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情导思。在中国 ,从古代起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很多好的教育原则 ,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在近代 ,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启发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而实际工作中 ,…  相似文献   

8.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张如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公正,是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在教育关系中实践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就我国而言,从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尽管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感觉和判断,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会有所不同,但构成“公正”的要素却为人们所公认。教育公正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教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一句话,有教育的理想,才可能有理想的教育。回望教育这块“本土”,孔子抱着“兴礼强邦”的治国理想,用尽一生倡导和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我们至今奉为圭臬;苏霍姆林斯基高举人文教育、个性培养、和谐发展等教育理想的旗帜,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经典献给了人类……古今中外,举凡在教育史上留下足迹的教育先驱,都因为有教育理想的动力支持,才在丰富…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以人为本,真正贯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方针,就要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进行了“强化特长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都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阐明了“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道理。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娄爽 《吉林教育》2006,(10):36-36
“差异性教学的研究”课题是我校近年来投入精力比较大的一项科研课题,它恰恰解决了教育长期存在的单一性、统一性的局限。研究班级分类分层个别化管理,适应因材施教的师资优化配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考试形式、发展性评价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等。通过研究,使学校教职工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月.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化”。这样,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实践已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符合当代教育和社会实际。从认识论角度阐述教育过程的间接性、选择性、有序性、激烈性、削弱性;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进一步从教育的目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实践论证“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育中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而现代社会又要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探索两者完美结合的路径,是素质教育的诉求。面向全体。重视的是学生群体的共性:因材施教,尊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就教育目标而言,要求做到基本要求与特长发展相统一:就学生个体而言。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并以此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评价、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革命活动中,吸取古今中外教育学中的精华部分,结合我国实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先生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心和概括。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尤其对“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今天借鉴,“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编写目的是帮助广大教师借鉴古代有益的教学经验,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因材施教。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他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方法考察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各人的爱好兴趣的差异,给以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对于同样问仁、问学或问孝的学生,他总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给以回答。例如,有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既是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教育实践问题。什么是个性,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在形成中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马克思说过:“个性自由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教育问题时,曾指出:“学生的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生教育对学生个性中的情绪、意志、理智特征均能产生深远影响,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育功能的承担者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他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最了解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此班主任老师,言传身教,讲究一些心理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方可事半功倍,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早于春秋末期,孔子就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提出对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二千多年来的历史证明,这种“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1、何谓因材施教?《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总是在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基础上展开,而这些认知、情感、意志上的特征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教育中的认知、情感、态度。因材施教就是依据学生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