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阐述了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从主体性道德人格角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多重意义:有利于培养富有自主、自为、自由精神的道德自我,有利于形成具有导向、整合、内化功能的动力系统,有利于形成包容个性、规范、合作的同辈群体.认为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应通过重塑道德自我建构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道德人格结构系统、共情培养建立同辈支持鼓励与群体合作机制、体验式活动回归以实践为主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等三个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背景下,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亲社会价值观弱化和亲社会行为淡化的现象。根据教育学的内化和外化原理,从内化心理过程和外化行为过程两个维度分析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心理机制,以求大学生对内形成亲社会价值观,对外实施亲社会行为。基于此,提出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反思与抉择能力,搭建基于大学生道德心理特点的亲社会教育平台,完善社会友好价值的传播机制,优化增进集体正能量的外部浸染环境等策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社会价值观,更有效地实施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观点     
正《人民论坛》志愿者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是培养大学生责任行为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是把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规范等通过道德实践转化为个体道德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他们积极倡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亲社会"  相似文献   

4.
钱新斌 《中国德育》2007,2(5):48-49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指在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利他观念和行为,塑造大学生的利他人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其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表现良好;经济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显著的正相关;贫困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更多是受社会规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飚 《文教资料》2012,(14):125-126
高校是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群体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积累社会交往经验,最终实现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德育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新时期高校必须以道德内化为理论基点,通过转变德育观念,加强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逐渐变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强烈地渴望友情,想得到和给予异性爱情,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托于交往能力的提高。但事实上,大学生"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强烈与交往能力的不足是德育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要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高校必须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教育环境;加强高校组织管理中子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积极行为,本能论、习得论和情感论对其动机提供了三种理论解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特征。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李颖  袁利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226-228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受到了个体特征、行为、情景、观念认知和方法五种因素的影响。这五种因素相互关联,功能各异。各个因素除自身会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外,观念认知因素还与其他四种因素单向或者双向互动,进而时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间接产生影响。建议从加强思想教育、挖掘锻炼资源、着力氛围建设、深入开展调研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互惠性、利他性、公益性和群体制约性.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学会和谐共处、学会关心帮助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的,亲社会行为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利他性和亲和性为特质的人类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克服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忽视行为训练而导致的青少年道德认知效果差和知行脱节的弊病.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和行为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15.
一、以情感培养为突破口幼儿品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移情的培养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情是一种对他人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Aitruistic)行为,是高品质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并构成其社会能力的一个层面。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习惯,不仅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亲社会行为与共情方面的现状以及共情在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和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但是共情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亲社会行为与共情三因素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显著;在家庭所在地上,亲社会行为的匿名性维度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在年级上,公正世界信念的总分和一般公平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大一高于大四;共情在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呈部分中介变量。因此,为使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走向社会,要激励大学生养成较高的公正世界信念,增加亲社会行为,提升共情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既是高校德育的职责所在,更是现实的需要,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特定场合的移情能直接引起人的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本文从德育认知的活化、角色采集能力的强化和情境教学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调研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各有差异。从工作对象、工作载体、工作方式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重理论、亲学问,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文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意义、要求、原则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课的组织、措施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