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文章集中讨论了人格与品德、心理咨询与德育、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冲突与统一等问题。心理咨询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心理咨询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但心理咨询与德育依据的理论、运用的方法、涵盖的内容及运行的机制等存在差别。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之间往往存在角色冲突而使两者不能有机地结合。为此,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二者从不同方面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二者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发生作用。但二者依据的原理,涵盖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别。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联系,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的德育项目,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德育的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德育价值关系是客体(德育)与主体(德育的服务对象、受益者)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学校德育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统一。但是社会主体与学生主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只有既追求社会性价值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又追求个体性价值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完善,才能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和谈心工作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从内容、目标与形式上均一致,使二者常常交叉使用。心理咨询应用于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活动作中,可以根据情况合理选择心理咨询内容中的启发、专注、耐心与倾听等方式。借助于心理咨询开展辅导员谈心活动,需要将个体和整体之间、现象和本质等问题区别分析,将心理咨询发挥到最大用处。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的前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的前景探讨①浙江大学马建青高校心理咨询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高校德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高校心理咨询倡导、推动、发展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始终是主力军,是目前构成高校心理咨询队伍三方面人员(即德育人员、心理学人员、医务人员)中人数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如下矛盾:学生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不足与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学校心理咨询的高来访率与低效益之间的矛盾;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既趋近又回避的矛盾;某些弱势群体更需心理咨询帮助与其求询意识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后,建议通过普及化的教育、专业化的建设和主动化的服务,提升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全文以传统德育方法为起点,分析传统德育方法的特征,潜藏在方法背后的观念、传统德育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心理咨询方法的特征,比较了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异同,提出德育中借鉴使用心理咨询方法的限制和条件,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在德育中的具体使用。认为有必要在德育中有限制、有条件地引入心理咨询方法等新因素来补充、丰富德育方法,以改善传统德育方法,并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心理教育在理论上互为一体,在教育实践中彼此融合目前在德育实践中存在着强调保持社会正常的道德秩序而忽视个体在道德上的自立发展的问题:心理教育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有助于学生进行道德思考与行为内化,有助于德育整体效应的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6,(6):79-83
高校心理咨询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尽管对个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一些弊端,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心理学理论以一个全新视角,从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潜能,促进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以及利用积极社会支持系统几个方面,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新的走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心理咨询途径及其特点,剖析新时期高校德育途径存在的不足,同时就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改进高校德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启华 《教育探索》2008,(12):98-100
从德育所具有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角度分析,道德灌输既有合理性,也存在不合理性。道德教育中的灌输与反灌输处于不断协调之中。为兼顾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避免灌输与反灌输之间的争端,应该力求做到道德教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道德教育的适应与超越目标的统一。道德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更为根本。道德灌输只有在不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表面发展迅速,实际上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未被大学生充分利用。这种状况背后凸现出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特殊供求矛盾,即心理咨询服务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既有来自咨询工作者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当前工作以促进高校心理咨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咨询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它们共同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是德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所谓社会适应性 ,是指德育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与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相适应 ,也就是说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个体适应性是指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个体品质发展需要 ,适应其年龄特征、个体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育和引导 ,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品质 ,使其形成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坚持高校德育的“双适应” ,是为了实现德育促进社会有序发展和个体人格完善的双重使命 ,二者缺一…  相似文献   

18.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即心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心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农村的小学和谐教德育,其内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传统德育功能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定位的窄化或泛化、划分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功能的错误以及对个体超越性功能的忽视等问题。我国学者鲁洁教授的研究从德育的本体价值、道德的内在超越性以及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等角度出发来考察德育功能,把德育功能定位为“促进个体的人的社会化进程”,意味着传统德育观的“终结”和新德育功能观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