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相似文献   

3.
时下,《隋唐演义》、《隋唐英雄》轮番上演,火爆荧屏。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标准的"皇二代",隋炀帝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民脂榨尽,民怨沸腾,群雄并起。隋炀帝最终被杀,隋朝勃兴速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唐太宗患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灿烂的诗人群星中,王绩不算是最明亮的一颗,但他最早摆脱齐梁浮艳的习气,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在诗人中,王绩最爱慕陶渊明。他的行为与创作,都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诗平淡自然,朴素畅达,不少诗篇表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其中《野望》一首,就是被人们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作于隋朝末年,当时隋炀帝不惜民力民财,社会纷乱,危机四伏,大乱即将来临。诗人虽然已经过着隐居的平静生活,但由于世乱的影响,诗中  相似文献   

5.
论词体源流     
关于词体源流,众说纷纭,讨论已多。最近木斋《曲词发生史》考察曲词源起,包括音乐成分及歌词制作,引发出一些新说,带出新的思考,大家不期然又作热烈的讨论。大抵曲词就是唐代的流行歌曲,就歌曲而言,有大曲,有曲子。大曲是一组歌曲,例如木斋所引隋炀帝《水调河传》歌五曲、入破六曲,全是五七绝的近体声诗,共十一首。①小曲就是个别的曲子,例如旗亭画壁选唱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名家诗作。至于词体则有声诗及长短句二体,早期多用声诗配曲,后来衍为长短句,例如李白《清平乐》、《菩萨蛮》、《忆秦娥》,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都属标准词体,但作品极少,要在《花间集》出现之后,始能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蔚为大观。木斋所论曲词只取狭义的长短句体,但衡诸唐代歌曲的音乐背景,例如清商乐、清乐、燕乐、法曲,甚至羯鼓曲等,其实都可以配词唱出。从文学史的角度着眼,我们有理由将唐代以前的一些作品,例如梁武帝、沈约《江南弄》、梁武帝《上云乐》、陈后主《玉树后庭花》、隋炀帝、王胄《纪辽东》诸曲既具清乐背景,又多出于宫廷制作,或可视作词调的滥觞,以至词体的雏型,甚至直接列作词体等,但木斋基于近体诗句法的限制,不肯认作曲词,或可再作考虑了。  相似文献   

6.
五、四出征巡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巡塞北、下江南、略河右、征辽东,前后亲巡十次。十次出巡多为前人和当代学者所厚非,或曰其“好大喜功”,或曰其“劳民伤财,诚无可取”;或曰其“旨在游玩”。我认为这种评论是不客观的,隋炀帝在西巡河右时曾说过“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他鄙夷“江东诸帝多传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的陋习(《通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的开凿绝非隋炀帝个人的意志使然,而是出于隋朝交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朝政治经济发展及隋朝以前完成的地区性运河也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隋炀帝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贯通。由于隋炀帝驱使民力,突破了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运河还未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效能,隋朝之舟便被农民起义之滚滚洪流所覆没。但是,隋朝的大运河毕竟“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相似文献   

8.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诗中有史。白居易《重赋》(又名《无名税》),堪称以史入诗、以诗纪史的典范。这首诗虽然文字浅白,却生动反映了两税法由兴转衰的过程。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海关外的东北大地辽阔广袤,白山黑水相绕。辽河松江横贯,长期来便是我国的东北边陲。早在隋代,杨广、王胄即有《纪辽东》诗,叙征伐高丽之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营州歌》,记述了今辽宁朝阳一带少数民族少年的英武矫健。到明代,辽东一向被视为“京师左臂”①,由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共有二十五卫、二州,修筑了辽阳、沈阳、铁岭、开原、锦州、宁远、抚顺等城镇戍所,以抵御日渐崛起的女真部落侵扰,于驻屯大军外,还有不少流人发遣于此。其中一些能诗之士写下不少边塞诗作,如景泰间被诬为于谦同党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即留下数首记述铁岭卫山川形胜之诗,隆庆间出使朝鲜的黄洪宪也有《山海关》诗,明将孙承宗有《过锦州》诗。明清之交,陈子龙曾作《辽事杂诗》,感慨东北萨尔浒之战明军败亡情状。然而,由于地僻土荒,文人足迹罕至,以此为背景之诗寥寥可数。而清代前期约一个半世纪,东北边塞诗却结下了累累硕果,显示了光辉的业绩,成为清代边塞诗复兴的第一波浪潮,这一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大致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东巡边塞的帝王及其扈从文士之诗,二为流放遣戊东北的文人所作。后者为其主体。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2.
《锄禾》诗作者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现在已几无异议了。近读《全唐诗》,发现编者对此诗之注,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那么,此诗究出谁手?主出于聂者: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  相似文献   

13.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由此“幸江都”是著名的历史事件。本文对隋朝人所作的四首相关诗歌进行了研究,考证出它们的写作时间、地点等本事;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诠释,既还原了事件的部分历史场景和细节,也印证了唐宋正史中的相关记载。此外,还对杨广做太子时经由颍水入淮“巡抚扬州”时的五首相关诗歌作了简要考论。九首诗歌都与皖北历史地理有关,对深入研究皖北地方文化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义 《现代语文》2006,(6):34-35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政治家、学家,南宋名爱国将领。《宋史》载:“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嗷嗷焉,挽其裳,被裾而从之。”李纲一生忠烈爱国却屡遭贬谪,忠愤爱国之情、抑郁无聊之志一寓于诗。李纲现存诗歌1493首(其中挽歌词和哭祭诗20首)(1),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典型的宋诗风味,又独具个人特色。在对李纲诗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四首诗(包括二首残诗)在李纲的《梁溪集》中没有,现在的《李纲全集》(2)也没有录入,特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5.
《萧红自集诗稿》共汇集60首诗,其中除纪念鲁迅先生的《拜墓诗》和悼念金剑啸烈士的《一粒泥土》两首诗外,其余58首,均为萧红育如《呼兰何传》式的“自传”式诗。这些诗,有的公开发表过,有的没有公开发表过。从内容和情调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朦胧的初恋时的诗,歌咏的是少女对初尝爱情的蜜果带来的迷惘和神秘;二、有了丰富体验的女性的爱对男性的热烈渴求,歌咏的是爱情的春天带来的憧憬和幸福;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上期《<伐檀>是一首敬老歌》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背景、孔子删诗、“君子”称谓、“不素餐”的释义四个方面否认了该文的四条主要铱据,着重论述了“君子”之称在《伐檀》中并非特指“老人”。认为该文缺乏可信的论据,其“敬老”说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吴书荫、金德厚点校本)后附“无住词十八首”,内有《虞美人·刑子友会上》一首。其“笺注二”全文如下: 《士林纪实》:隋炀帝《迷楼记》:帝虚败烦燥,诸院美人各市冰盘俾帝,望之以蠲烦燥。昌黎《李花》诗:冰盘夏薦碧实脆。  相似文献   

18.
要弄清五言诗的起源,必须弄清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一个是是否起源于枚乘,一个是是否起源于李陵,一个是是否起源于班婕妤。是否起源枚乘与班婕妤,我另有专文论证。这里要谈的是五言诗是否起源于李陵的问题。《昭明文选》载有李陵《与苏武》三首诗,《艺文类聚》和《古文苑》载有他《录別诗》八首。《升庵诗话》载的那首,早已公认是伪造的了。《录别诗》八首,冯惟讷《古诗纪》已题作《拟苏李诗》,王闿运《八代诗选》已题作《拟李陵诗》了。《文  相似文献   

19.
《论人》是亚历山大·蒲伯献给博林布鲁克男爵的一首用英雄双韵体写成的哲理诗。在这首长诗中,蒲伯从宇宙、社会、个体和幸福四个角度论述了人的属性和地位,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18世纪盛行的自然神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学习这四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