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研究4-羟基香豆素及其同系物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邻羟基苯乙酮为反应原料,与碳酸二乙酯反应得到4-羟基香豆素中间体,从反应温度、碳酸二乙酯的用量以及碱的种类和用量等4个方面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然后,该中间体与1,2-二溴乙烷进行反应制得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亦从溶剂、反应温度与碱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4个方面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收率在64%~83%之间,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收率在83%~94%之间。并对合成的4-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和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制备多种酸性沸石,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对沸石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试验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选定了HY9沸石作为理想催化剂,选定了沸点较高的二甲苯作为理想溶剂。在理想条件下,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有着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微波催化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由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制备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间苯二酚0.2mol,乙酰乙酸乙酯0.2mol,固体超强酸催化剂0.5g,微波功率210W,微波辐射时间6min,收率92.5%。  相似文献   

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香豆素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实际用途以及一些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Knoevenagel缩合反应,以二乙胺和冰醋酸为催化剂,常规加热方式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较佳实验条件为:水杨醛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质量比为1.2:1.0,70℃反应,反应仅需2.5 h,产率55.13%.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产率较高,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易分离,且环境友好,为实验室制备香豆素-3-甲酸乙酯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香豆素-3-羧酸乙酯的水热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水热反应,在无水乙醇介质中,以水杨醛为原料,二乙胺为催化剂,与有活泼亚甲基的丙二酸二乙酯发生反应,合成化合物香豆素-3-羧酸乙酯。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已成为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新型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为例,开展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实践表明,通过对化合物的设计路线、合成步骤、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微型化合成方法,即在六氢吡啶的催化下,水杨醛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得到产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此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下,以为六氢吡啶为催化剂,达到反应终点时间仅为15min,收率为90.1%,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聚乙二醇2000支载磺酸的作用下,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7-羟基-4-甲基香豆素.通过实验发现: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催化剂可以循环利用,其催化活性通过6次使用后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1,12,15-三氮杂-3,4:9,10-二苯并-5,8-二氧杂环十七烷为原料,合成了含苯并香豆素缀N3O2大环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元素分析等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型的布朗斯特酸性离子液体催化了香豆素与芳香醛的缩合反应,在水溶剂中以良好的收率制备了13种双香豆素化合物。所用催化剂易于制备和存储,重复使用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前体物对粉葛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粉葛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本实验以粉葛为模式植物,通过观测不同前体物(L-苯丙氨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豆素)及不同浓度梯度(10mg/L、20mg/L、30mg/L和40mg/L)的同种前体物对粉葛细胞的生长特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的活性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L-苯丙氨酸和肉桂酸抑制粉葛细胞的生长;低浓度的L-苯丙氨酸对总黄酮积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添加L-苯丙氨酸和香豆素都降低了PAL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三种不同链长的双苯并香豆素-3-甲酸酯,其结构经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目标物在乙腈溶液中可选择性识别Al3+,在λ=319 nm处产生一新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白芷茎总香豆素的最佳纤维素酶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香豆素的提取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白芷茎总香豆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白芷茎总香豆素的最佳纤维素酶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浓度2.0mg/mL、乙醇体积分数45%、提取温度55℃。应用最佳工艺进行白芷茎总香豆素的提取率高达1.58%,其含量明显优于煎煮法和加热回流法的提取率。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白芷茎总香豆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以乙醚为改性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中药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的产率较高,总萃取率为8.46%(w),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的产率较低,仅为1.01%(w);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中香豆素类的相对含量约为67.63%,其蛇床子素相对含量占总香豆素的78.92%,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一种香豆素成分,其相对含量仅为1.6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提取中药蛇床子的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其方法为其他同类中药的开发和药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芷叶总香豆素最佳提取工艺和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研究白芷叶总香豆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40∶1,温度为70℃,时间为1.5 h,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白芷叶总香豆素,提取率可达1.10%。白芷叶总香豆素对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73.8%,EC50=334.5μg/m L。结论:该工艺可以用于白芷叶总香豆素的提取,白芷叶总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醛为起始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简便地合成了香豆素-3-羧酸(4)。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4)对一些有色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有色金属离子的加入,化合物(4)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发生了红移和增色效应,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现象;化合物(4)对Yb2+的识别作用最优,络合常数为7.5×106M-1。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20,(6):89-92
设计并合成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的谷胱苷肽荧光传感器D-S-CR,该分子以双硫键作为谷胱苷肽识别位点,以蓝色荧光团香豆素衍生物作为荧光供体,黄色荧光团丹磺酰胺作为荧光受体,通过调节两个不同能量荧光团在识别谷胱苷肽前后距离的变化,实现了荧光传感器D-S-CR识别谷胱苷肽后荧光从黄到蓝的可视化检测。荧光传感器D-S-CR在谷胱苷肽比率荧光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对生物体内谷胱苷肽的识别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几种化感物质对凤丹(Paeonia osti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逸明  黄雨清  王千  刘欣  周科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120-125,129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5种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凤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茎高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明显影响,对茎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的混合物和香豆素抑制效果最明显;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凤丹生长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提取独活中总香豆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波提取独活中总香豆素的工艺影响因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分析手段,以总香豆素的提取得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倍量10倍,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波功率240W,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30℃,粒度40~100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