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余炳毛 《新闻知识》2002,(12):29-30
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受众是传播的对象与 目的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对编辑传播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媒介分割受众的情况下,受众的需 求、期望可以说对编辑传播提出了挑战。要应对这一挑 战,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这已成为摆在每一个 编辑面前的课题。   受众的期望,就是受众对编辑传播满足其需要的 希望和要求。受众的期望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无论 何种媒介的编辑都难以满足受众个体的各种要求,这 就使受众对不同的媒介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所以了 解受众的期望,首先要弄明白受众的需求与使用媒介 的动机。   一、受众的需求是期望产生的基础  人的需求千姿百态,其基本需求包括从低到高的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参与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凤轶群 《新闻前哨》2010,(12):31-32
分众传播是指面向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进行的传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激增、信息传播的迅即性和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受众需要对大量即时更新的信息进行选择,因此,受众传播越来越成为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著名记者郭梅尼曾经说过,记者"心中有杆时代的秤"。当前,在媒介形态多样化和信息传播分众化的现实条件下,受众对信息接触、接受与解释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新闻传播者需要应时而变,紧贴受众需求、尊重受众需求,与受众近些、再近些。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推动人类传播形态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将人类送到了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迁,对于不同角色的扮演者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重点从传播环境变迁、传播形态的嬗变的视角分析广告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范敏 《新闻与写作》2004,(11):24-25,35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受众行为理论,旨在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接触条件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40至70年代的美国,一些传播学者通过对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和印刷媒介读者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分析,认为受众接触媒  相似文献   

6.
田昊 《传媒观察》2007,(10):30-31
手机,一种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讯工具,由于商业的竞争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其功能多样化。随着3G技术的到来,手机和电视进行了融合,手机电视——一种新的视听媒介形式诞生了,它既整合了以往媒介的传播优势,可读、可听,可看,又打破了以往传播媒介的局限,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受众接触动漫非常普遍,受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以及动漫对儿童的影响来探讨动漫传播措施,满足儿童的需求,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的互联网传播是当下戏曲发展的一个新趋向,也是戏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戏曲舞台传播,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受众结构更加丰富和多元,受众性质更加复杂.它的受众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受众、重要受众、一般受众,而且后者可以向前者转化.受众通过互联网媒介接受戏曲也出于不同的诉求,即娱乐消遣需求、社会交际需求和自我认同需求.而社会交际和自我认同是戏曲舞台传播的受众需求中不突出或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接触到信息,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播渠道过剩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媒介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只有全面和正确的把握住受众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受众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媒介经营者有效的开发广告客户、更好的推出自己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媒介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和利用受众研究技术,是传播渠道过剩时代媒介经营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受众心理与媒体分众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大众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或小众化)的趋势,任何一家媒介在关注广大受众普遍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受众不同的需求。报纸的扩版和广播电视中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媒介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使受众各类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同时,这种分众化的趋势对广告客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便于他们在目标消费群体感兴趣的媒介、版面或节目中投放广告,使其更为集中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这反过来又加快了大众传播分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熊力颖 《新闻世界》2012,(4):126-127
随着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媒介形态和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广告受众呈现出以下三个变化:受众划分按内容而非媒体来定;受众媒介接触习惯改变,受众更加分散而细分;受众的媒介自主性和选择性增强。以上三点变化为广告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不无机遇,尤其是为广告主开展整合营销带来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样本区域肥西县三河镇的农村受众基本情况、媒介接触情况以及需求情况,认为广播电视仍是农村受众接触的主要媒体,在选择媒体节目的偏好上,表现出很强的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取向,但是接触传媒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制约了农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媒介产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生产出的产品,它借助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换,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即是消费过程的体现,受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而媒介产品具有引导受众消费的功能,所以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应当依托受众进行媒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王蕾 《大观周刊》2012,(46):49-49
近年来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界形成了一股新媒体的热潮,使我国传媒业进入成长高峰期。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它已成为业界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新媒体广告发布的多元化与传播的多层次化,使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受到)中击。但是究竞受众对新媒体广告的反映如何,其传播效果怎样还值得调查研究。本论文从广告媒介、广告传播主体、广告传播受众等相关方面探究新媒体广告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供可为借鉴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新闻媒体是无法自己完成可能危及自身利益的改革和创新的。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犹如在传播世界点燃了燎原大火,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媒介融合、媒介生态友好和全民传播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