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上市公司(LCCU)作为科研、人才与市场的结合体,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发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建立了LCCU创新能力与成长性的指标体系,利用39家LCCU在2011—2015年的指标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其创新能力与成长性的关系。结果表明:LCCU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高度正相关,LCCU的创新投入和研发能力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更大;盈利、营运、发展能力能更强地解释LCCU的成长。研究将对高校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周城雄  赵兰香  李美桂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69-1575
本文以A股34个行业2436个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描述统计等方法在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与并购之间相关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表明:(1)创新水平的提高对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参加并购的公司相对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而言,创新能力一般较弱,并且在并购前几年创新能力的提高速度明显低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然而创新对公司并购并没有显著影响,即中国企业并购还没有以创新为动机。(3)参加并购公司,第三年创新能力增长的速度要高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并且相较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而言,先前创新能力较弱的公司通过并购提高创新能力更为有效。长期来看,在我国并购促进企业的创新,增加了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9):85-90
以我国沪深两市157家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环境绩效为切入点,基于合法性理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高环境绩效水平下,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负相关,且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不影响这种负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国有性质会弱化这种负相关关系;低环境绩效水平下,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正相关,重污染行业企业会强化这种正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国有性质则会弱化这种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存知识并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并购作为公司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公司青睐。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96起技术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正,非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目标公司技术知识基础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技术知识基础的相对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2016—2020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ESG表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企业社会资本在ESG表现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间起着中介作用。通过使用替换指标度量方法和回归模型等稳健性检验方法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上市公司、非污染上市公司以及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对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丰富了ESG表现的经济后果和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为制造业上市公司重视ESG理念提供理论支持,为ESG表现可助力制造业上市公司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实证证据,也为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保证成长和提高绩效的根本动力。而对于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如新能源行业,市场需求尚未发育起来,政府补贴是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论文以沪深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双元创新模式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具有激励作用;对新能源上市公司探索式创新投入和开发式创新投入都具有激励作用;相对于探索式创新投入,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开发式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了解企业的综合实力。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对2013年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总体来看,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涵盖了上海6大制造支柱产业,上市主板企业总体创新能力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创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企业经营不善,企业发展动荡不稳,都会影响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企业总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市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可以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背后多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可为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摘 要 基于2004-2015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建立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绿色专利类型、企业所有制性质与行业类型的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特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环境规制会促进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非国有企业对于环境规制容忍度较低,“U”型拐点到来较早,且倾向于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环境规制对清洁行业与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U”型影响特征存在差异,清洁行业多体现“U”型曲线右半段,拐点较早,污染行业则完整体现了“U”型曲线全过程,拐点较迟。因此,采取灵活性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促进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志红  高洁  徐平  邱书香 《科研管理》2020,41(10):145-155
以中国沪深两市112家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就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金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且影响程度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值;研发人员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等亦对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研发管理、增加长期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完善创新人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占华  后梦婷  檀菲菲 《资源科学》2022,44(5):984-993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故如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智能化迅猛发展的背景,系统探讨了智能化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梳理得到智能化发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而选取中国新能源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对智能化发展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智能化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但考虑到创新效益的实现需要较长的时间,故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②智能化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企业与区域维度存在差异:智能化发展对国有企业与创新能力较强企业绿色创新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强,东部地区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智能化发展的促进效应也强于其他地区;③智能化发展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这两个渠道实现。相关研究不仅为促进智能化发展与生态治理融合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为政府科学制定绿色创新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
康华  吴祖光 《科研管理》2020,41(5):172-181
本文采用2006-2015年7739家上市公司的Pool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晋升激励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回归的结果显示:VP级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支持公平理论;非VP级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支持锦标理论;普通员工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不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主体的晋升激励的经济后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其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产品市场竞争效应以及非融资渠道效应等作用渠道;与低研发投入企业相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且在传递渠道上,两类企业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型”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好“非补贴型”政策的接力作用,促进车企高效创新,本文将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区分为“技术准入”和“消费支撑”两类,选取2010—2019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从显著性、敏捷性两个维度分析了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动态影响,同时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区域创新氛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准入”类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始终呈显著正向激励效果,且响应更敏捷,时滞较短;“消费支撑”类政策的激励显著性则呈现由强减弱趋势,响应敏捷性相对较弱,时滞较长。同时,“技术准入”类政策的研发投入激励效果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消费支撑”类政策的研发投入则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优势,并根据区域创新氛围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非补贴型”政策。研究结论为中国制订差别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昱  夏君诺  王晓娜 《科研管理》2022,43(2):118-125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有何影响?本文使用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8年微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探究了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研究发现:(1)产融结合对不同研发投资存在非线性效应,对研究阶段投资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而对试验开发阶段投资呈现出“N型”影响特征;(2)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具有异质影响。随着分位点提高,其对研究阶段抑制效果更明显,对试验开发促进效果不断加强,但存在最优界限;(3)随着产融结合程度加深,其对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具有明显挤出效应,而对开发阶段促进效果显著;相反,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水平,而不利于其试验开发阶段投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企业通过产融结合进行外源融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研发类型,选择与自身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产融结合水平,为达到提升研发投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婷婷  郭岩 《科研管理》2006,41(2):210-219
基于公司发展休戚相关的人情与金钱视角,以大数据上市公司的大数据业务规模、创新投入、无形资产为契入点,实证探究关系文化、信贷资源配置影响下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环境越好,大数据公司的发展越繁荣。地区民众对“人脉”等关系文化的崇尚藐视了公平正义,形成负面舆情,阻碍了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提振效应。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的地区,大数据公司的融资约束越轻,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推动效应越凸显。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对接、国外技术引进、纯洁科技环境的建立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是助力大数据公司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2,43(2):100-107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维持研发持续性、规避调整成本的策略性行为。鉴于中国转轨经济特征下企业对经济政策具有的高度敏感性,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研发投资平滑关系,对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研发投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产生了强化作用;(2)与国有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相比,这种强化作用在民营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研发投资平滑领域研究,为高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保障企业研发创新持续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