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刀是武术双器械的一种。它的基本特点是:练习者双手均有掌握和运用器械的能力;要求各朴刀法、刀花和步法紧密配合,故有“单刀看配手、双刀看步走”的说法。此外,双刀套路除了具有劈、砍、撩、挂、扎、刺等基本刀法外,突出的特点是刀花较多。各种刀花以及刀花的转换变化,构成了双刀套路的主要内容。在练习中,两把刀缠绕在身体两侧,上下翻飞,左右交错,银光闪闪,再加上各种敏捷灵活的步法配合,不但表现了刀术雄健有力、  相似文献   

2.
吴钩     
《中华武术》2000,(1):59-59
相传“吴钩”是刀身呈曲翘状(按其形状可总称为曲对或弯刀),具有适合劈砍构造的兵器。曲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柳叶刀(图1)即是曲刀的标准刀型,全长约lm,刀柄20cm左右。因刀刀形状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 刀的制作材料是,刀刃部分用经过硬化处理的优质钢,刀背部分用韧性好的金属制成。 刀的长度和重量,虽然根据使 用者而定,但是也有一个 大致的标准。长度是在持 刀的手自然下垂,手握手 柄,刀尖朝上状态下,以 刀尖不过耳,刀重 0.7 kg以上为…  相似文献   

3.
7外托腕重心移向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右腿微曲;同时右手臂内旋向上提刀,手至右额前,刀刃向左前方,左手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左前方。(见图11)8斜推刀(1)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右脚随之跟半步;同时右手握刀手臂外旋,向右后方下劈,继而向左前撩出,腕同肩高,刀刃向上;左手弧形举于左额前上方,手心斜朝外。(见图12)(2)右脚后撤踏实,左脚脚尖点地成虚步;握刀右手手臂内旋向下抽带,刀刃朝下,左手按于刀背;目视前方。(见图13)(3)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握刀右手手臂内旋,向前推刀,腕同肩高,刀刃向前,刀尖向左前下方;左手推于刀背。(见图14)28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技术自身的内在演进轨迹,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尝试研究中国武术由器械至身体的技术演进内在规律,文献研究表明:明代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器械为主的武术流派逐渐显现,表现为明代各善其技的名家器械流派、军旅武艺向民间武术器械变化的转变;拳种的兴起以及作为民间武术诸艺之冠地位的逐渐确立。由此展现出由器械至身体的明清中国武术技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脱枪(械)为拳的技术原点、器械理论及术语是拳法之源的理论原点、器械在拳种流派中的神圣技击地位以及器械使用演进为身体操练统一的中国文化哲学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第四段 17、上弓刀 右脚上步,左脚跟进,身体稍左转,双手持刀向左向前顺时针搅刀推砍。刀刃朝左前方,刀尖朝前,力达刀刃,目视刀尖(图36)。  相似文献   

6.
前言在古代兵器中,最常见的是刀,最常用的也是刀,刀在十八般兵器中,名列榜首。可见刀的作用非同一般。刀的特点是单刀,它通过劈砍撩扫,挑刺架挂,以及舞花缠头裹脑等手法,配合不同的步型,组成套路,演练时势猛力疾,威不可挡,故有刀如猛  相似文献   

7.
怎样练长拳     
长拳,是武术项目中一种主要流派,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锻炼价值大,很适合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锻炼。练习长拳,不仅可以学到长拳本身的一些技艺,而且还可以为学习和掌握长拳类型的刀、剑、枪、棍等器械,以及其它拳种打下基础。怎样使更多的武术受好者练好长拳呢,对这个问题,我仅就自己在训练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两  相似文献   

8.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捛、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9.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揭、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10.
大刀     
大刀是在长柄前端固定有宽大刀刃的刀身的一种兵器,属长兵器类。刀身重,且弯翘,主要用于劈砍。很重的刀身劈杀,除了利用锋利的刀刃,重量本身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用  相似文献   

11.
自明代始陆续在一些军事著作及大型类书中有关于武术器械及拳术的记载,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专著。以明代武术文献为基础对明代武术发展进行考查,梳理出明代刀法、剑法、棍法、枪法、武术杂器械及拳法特征。从武术文献梳理发现,中国武术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武艺,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民间武术,武术器械技艺是中国武术的主流,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拳法跃居诸艺之冠,并成为拳种及流派的统称。  相似文献   

12.
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流派的总称。拳种纷纭、流派林立、异彩纷呈,是中国武术一道特殊而绚丽的风景线。目前,历史清楚、脉络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已达130余个。许多拳种又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如少林有南、北之分,太极包括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而螳螂拳又分为七星、六合与梅花。  相似文献   

13.
一、传授刀术的基本方法1、介绍刀的各部位名称。2、持刀的基本方法--抱刀,并使学生了解抱刀是由器械本身的形态和功能而决定,刀有一刃一背,持刀时可用刀背贴靠手臂内侧。3、基本刀法的学习。刀的形制决定了刀的技术,基本刀法包括缠头刀、裹脑刀、扎刀、劈刀、砍刀、斩刀、撩刀、刀花等。基本刀法的练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每节课都要进行练习,不断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4.
心意六合刀     
朱伯伦 《武当》2012,(9):25-28
心意六合刀传统套路,由河南著名心意六合拳名家、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漯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李洳波先生所传。笔者多次与李洳波先生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认为,这套传统刀术套路确属心意门内之刀术。无论步法身法和刀法均未脱离"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六形(式)合一"以及"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南派心意六合拳的性征和特点。正如李洳波先生所说:"朴实无华,简单易学。"笔者刍荛之见,该套刀虽然具备历来刀术的劈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拳种林立,流派众多。虽然风格不同,技法各异,但是构成拳械套路的数十个动作皆紧密衔接而又相对独立,且各有其名称,这就是势名。因武术各拳种套路名目繁多,所含动作结构千差万别,故势名不计其数,但按势名构成特征可分为两类,即术语组合势名和形象化势名。一、术语组合势名术语组合势名多用于长拳类拳械和部分传统项目。如长拳中弓步推掌、弹踢冲拳、刀术中虚步藏刀、马步劈刀、剑术中丁步下截、提膝下点,形意拳中进步崩拳、退步横拳等势名均属此类。其中冲拳、推掌为手法术语,弓、马、虚步为步型术语,提膝、弹踢为腿法术语,进步、退步为步法术语,藏刀、劈刀为器械方法术语。武术术语则是采用专门请言确切表达武术动作方法的特定用语,用字简炼,含意精确。譬如手法术语“冲拳”专指由腰间旋臂直向迅猛击出力达拳面之拳法,别的术语不能替代,也不允许有第二种解释。诸如拳术中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明代武术理论史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千年中华武学史上,明代武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成就,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各种武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依据史学资料,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的特殊性明代的武术流派、套路、拳种、器械以及整个武术体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革新,运用文献法、历史法等第明代二十余篇武术著作进行相应概述,其中主要依照武术著作的社会影响力、武学理论深度、社会价值等进行了选择性的探析和研究,为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最真实的史料参考依据,以促进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精武》2009,(8):16-17
问:练武术的人,按理论应该是最健康的人。武功越高,寿命应该越长,这才是正理。然而观察武术界,情况似乎并不完全是这样,先前各拳种流派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实战派的代表人物高寿的不多,近代各拳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实战派的代表人物身体健康无病的不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岂不是在变相讽刺武术吗?  相似文献   

19.
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武术拳种,丰富和完善了武术内容,使其异彩纷呈。武术拳种的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攻防技击和理论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等都影响着武术拳种的形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拳种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武术拳种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刀出现在旧石器晚期。从石刀、骨刀、贝刀到殷商铜刀的出现,至少经历了数万年。铜刀出现后,刀的用途、形制和装饰有了较明显的改变。然而,作为武术器械的刀,从蛮砍直刺到技艺娴熟也经历了夏商周、汉三国、唐宋、明清几个主要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