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晚播极限是2月10日,2月份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份播种不能形成产量。弱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5日-12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晚播极限是2月底,3月10日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底播种基本不能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麦349小麦的分蘖、群体、抗逆性均受播期和播量的影响.适期播种,适宜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种偏早,容易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受倒春寒危害.通过寻优,中麦349高产6 900~8 250 kg/hm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日至10月20日,适宜基本苗为2.11×106株/hm2至2.74×106株/hm2.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播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张掖地区大豆播期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确定了张掖地区大豆适宜播期为4月25日~5月5日.运用此法确定的播期与生产实际相符合,并且指出了一般统计回归方法确定播期的局限性,提出了研究此类问题以加权关联度分析比较适宜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灾害时有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小麦品种的最佳播期和晚播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豫北地区10月1。11月7日均属半冬性和弱春性中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最佳播期为10月1~15日,弱春性品种的最佳播期为10月10~20日;若配套栽培管理措施运用得当,可以减小错过最佳播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置10月1日225万/hm~2(A1)、10月8日300万/hm~2(A2)、10月15日375万/hm~2(A3)、10月22日450万/hm~2(A3)、10月29日525万/hm~2(A5)和11月5日600万/hm~2(A6)共6个播期播量组合,探讨不同播期播量组合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生育期、株高、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百农207适宜播期播量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播期逐渐推迟,百农207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对小麦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小.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以A1、A2和A3较高,A6最低.随着播期推迟,各播期播量组合穗长、小穗排数、结实粒数和不结实数呈降低趋势;穗长、小穗排数和结实粒数均以A1、A2和A3较高,显著高于A5和A6(P0.05);A5、A6和A1不结实数较少,结实率较高.A2、A1和A4为适宜播期播量组合,产量三要素基本或完全符合"四四四"高产结构模式,产量在10 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百农160为研究材料,分两个年度采用播期、播量单因素及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不同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160的千粒重不受播期、播量影响,但群体、穗粒数、产量受播期、播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百农160适宜早播,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前后;适宜播量为270~360万/hm2基本苗。在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百农160适宜播期仍为10月10日前后,适宜播量控制在315万/hm2基本苗左右,产量最高;若因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保障群体、提高产量,10月20日前后播种,播量增加至360万/hm2基本苗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众麦998提供适宜播期,以郑麦7698、众麦9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冬前分蘖差异大,春季差异减小,但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成熟期;播期与穗数、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0.886*.经回归分析,郑麦7698的回归模型:Y(穗数)=759.8-40.2X、Y(产量)=10827-552,7X;众麦998;Y(穗数)=568.6-11.5X、Y(产量)=10235-250.9X.在播量为150kg/hm2的条件下,郑麦7698、众麦998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播期提前应减少播量,郑麦7698最早不能早于10月5日,众麦998不能早于10月10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5天,播量增加30kg/hm 2,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不同播期条件下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青贮玉米1等3个不同品种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比较4个播期(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对青贮玉米1、甜玉米、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玉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晚播会使3种类型玉米的生育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适当的早播对株高的增加有利,但不利于穗位的降低。在生长特性上,播期越迟,3个品种的穗长逐渐增大,穗粗变化幅度较小,3个品种的秃尖随着播期的推迟均有所降低。甜玉米(T269/T271)和糯玉米(万里挑一)2个品种在6月25日的生物学产量最高,青贮玉米1的生物学产量在6月5日最高。结论:青贮玉米1应适当早播,最适播期在6月5日~15日,T269/T271和万里挑一两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6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豫麦54和2个春性对照品种的穗分化进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4幼穗分化前期发育迟缓,主茎与分蘖差异较大,后期幼穗发育速度加快,主茎、分蘖逐渐趋于一致,播期对豫麦54幼穗分化进程有明显影响,且二棱期持续时间受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达131.64%,随着播期推迟,幼穗分化经历的总天数减少;豫麦54早播仍以二棱期越冬,和春性对照品种早播冬前幼穗分化达到小花或雌雄蕊期相比,发生冻害较轻,较耐早播;豫麦54晚播、特晚播时,主茎、分蘖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幼穗发育差异大,不利于分蘖成穗和主茎形成大穗;豫麦54的最适播期为10月6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豫麦54和2个春性对照品种的穗分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4幼穗分化前期发育迟缓,主茎与分蘖差异较大,后期幼穗发育速度加快,主茎、分蘖逐渐趋于一致,播期对豫麦54幼穗分化有明显影响,且二棱期持续时间受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达131.64%,随着播期推迟,幼穗分化经历的总天数减少;豫麦54早播仍以二棱期越冬,和春性对照品种早播冬前幼穗分化达到小花或雌雄蕊期相比,发生冻害较轻,较耐早播;豫麦54晚播、特晚播时,主茎、分蘖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幼穗发育差异大,不利于分蘖成穗和主茎形成大穗;豫麦54的最适播期为10月6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11.
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稻"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栽插密度 (B)>秧龄 (D) >氮肥运筹 (A) >播种量 (C).本试验四因子的最优组合为A2B1C3D2,产量为15208.50kg /hm2.  相似文献   

12.
返魂草种苗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返魂草种苗供需市场,保障返魂草生产的质量监控,通过对返魂草一年生实生苗形态指标的测定,进行苗木分级,及各级别苗木对植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的影响等环节的研究,提出返魂草种苗分级相关指标的Ⅰ、Ⅱ、Ⅲ级分类标准.可做为返魂草药材生产GAP的组成部分,供有关部门制定通用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SMZ-TMP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MZ-TMP溶液浸种,对蔬菜种子萌发时间影响不大,而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但不同种子表现的效应有所差别。对蔬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在低浓度下(1-5微克/100ml)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增强对水分的吸收而有利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但高浓度的SMZ-TMP对幼苗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可导致畸形。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于2007年5月正式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教师教育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约束机制,以增加违约成本遏制违约行为;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从情感上留住优质人;加强对服务期限研究,制定细分化的服务时间段,更好发挥服务期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川中丘陵地区玉米不同播期对玉米发芽出苗、灌浆成熟、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川中丘陵地区玉米露地栽培最佳播种期在3月20目前后,3月10日可作为该区域玉米始播日期。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新一代水稻育秧播种机械发展的要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制了适应穴盘育秧的播种装置,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该装置的较优设计方案,最后确定适合精少量穴盘播种的最佳因素组合,使其播种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多行水稻直播机的显示占用CPU时间过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键盘显示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案。根据水稻直播机监测要求,选择8279芯片来实现监测过程中所需的键盘和显示接口电路,并给出具体设计的完整电路图和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选用堇菜属植物三色堇、紫花地丁、角堇、早开堇菜中的18个品系,对其株高、冠幅、花梗粗、花径、叶长、叶宽及茎粗共7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叶宽的变异系数最大。并通过杂交试验,测定了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结果表明:黄色三色堇作母本,杂交结实率较高;角堇作母本,杂交结实率为0。黄色三色堇与白色三色堇的亲合性最差,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