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林左旗盖家店出土辽代青铜佛板,为便携式类佛龛造像。佛板内容关联北朝以来数百年造像史,还多有牵涉印度造像艺术,反映了基层民众的西方净土信仰情况,不同于寻常所见具有官方性质的辽代佛教造像,有助于深化认识辽代佛教物质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佛教造像是一种艺术,其形象多异,变化多端。佛教的兴盛引起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兴盛,如戴氏父子的雕像艺术,顾恺之为代表的绘像艺术等,佛教造像丰富了中国画家们艺术创作的题材和技巧。文中通过对佛教造像的民族化,佛造像的男相女性化,佛教造像的人间化和佛雕题材与道教传说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中国佛教造像审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佛教造像开始盛行的印度贵霜时期为切入点,针对三大佛教造像流派之一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进行分析,梳理其演变过程,深入到体貌特征、佛衣样式的流转,总结出犍陀罗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各藏一北周天和四年佛教造像碑,两件造像碑发愿文相同,显示为夏侯佛陀雕造。前者正面为观音菩萨立像,后者为四面单体造像碑,上雕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等形象,它们的造像形式是天和年间佛教造像样式的例证,经考证,二者的来源地应为渭北耀县一带。  相似文献   

5.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佛教的东传,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固原,留下了不少石窟和大量地下出土的各种佛雕造像。有魏晋、隋唐等时期的。各个朝代的雕塑艺术都发生了变化,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造像特征。  相似文献   

6.
五峰山东魏一百三十四人造像碑座自清代就被发现和著录,但至今研究甚少.该碑座题记所列像主、维那等职,反映了北朝时期泰山地区民间的邑义造像组织结构及其活动特点.根据其它地区同时代佛教石刻造像分析,该造像碑原佚造像的主要特征为舟形背光上刻飞天拱卫宝塔的佛与菩萨造像组合.该碑座之僧图体现的是罗睺罗奉献释迦欢喜丸情节.  相似文献   

7.
桂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建筑材料,特别是陶塑佛教造像,包括释迦牟尼像、弟子像、武士像,是目前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出土的最大一批佛教造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中,3号窑的鼎盛当在中唐时期,释迦牟尼佛造像艺术很可能与鉴真有关,停烧当是受唐武宗灭佛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界70年来设定晋本<华严经>的领域来研究4世纪末以来北传佛教地区的佛衣画造像,虽形成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因设定的经典太过广泛,造成此一题目后续研究上的一些困难.本文指出,若将上述佛衣画造像的经典出处进一步缩小在罗什本<十住经>"法云地"相关的经文,不但可以解决上述研究上的困难,亦可同时克服佛衣造像尊称"法界人中像"辞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现存北朝至唐初佛教造像中,在佛座两侧有五十多组执雀外道和持骷髅外道,持骷髅外道已经确定为鹿头梵志,而执雀外道一般比定为"婆薮仙",但存在许多疑点。本文从《俱舍论记》等佛教文献中查得执雀外道是裸形外道尼乾子,而非"婆薮仙"。尼乾子执雀问佛生死,佛以无言对待挑战;鹿头梵志持罗汉骷髅难定因果轮回,佛为解答,显示佛的智慧与佛法的精深,因而在佛教造像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西南地区摇钱树佛像图案中,新发现有“梵天劝请”佛传故事的造像题材。这种题材在早期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十分流行,在秣菟罗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结合国内外新近出土的佛教遗物来看,四川东汉时期佛像与关中地区有传播关系,与鲁南苏北早期佛像图案存在共同之处,它们皆与犍陀罗佛教艺术有渊源关系。依据考古资料可推论,摇钱树佛像的源头应该由西北绿洲丝绸之路传入。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7.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因时代以及实时的国内国际实践迁延与演变而不断推动其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梳理十八次党章修订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民族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永续生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因时代以及实时的国内国际实践迁延与演变而不断推动其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梳理十八次党章修订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民族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永续生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