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调查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5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比较满意。同时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技能仍需加强,教学和游戏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与反思能力是短板。对此本文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三条建议:(1)调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2)改造传统的"六法"课程;(3)提升学生实践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传统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也有别于职高幼师专业。在"理论必需、够用,技能求精、求实",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重新诠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要求所有学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也有了更高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是幼师一定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考察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具备成为幼师的重要凭证。所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4.
黄艳雁  姚金秀 《广西教育》2023,(3):104-107+130
本文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德技“两张皮分离”现象,论述从确定内容和能力图谱、制订方案、建设资源库和建立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构建基于“德技并修”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二化三创五段”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幼师。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政策、二胎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随之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供经验一些借鉴,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学前教育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英语教育低龄化已涉及学前班、幼儿园及早教机构。这一趋势对未来幼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并不完善,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双语幼师。研究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英语课堂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出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和学前教育行业的特点相结合,以期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并培养出能够满足新时期职业要求的双语幼师。  相似文献   

7.
孙艳  张广付 《成才之路》2023,(2):101-104
幼儿阶段是智慧启蒙阶段,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是全方位教育,这其中美术教学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想象力发展十分关键,在培养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家长要给予其科学指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师的摇篮,文章在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发展策略,以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学前教育幼儿英语课程的广泛开设,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师英语教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优秀幼儿英语教师,如何变革才能使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顺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胜任具有启蒙意义的学前教育,是中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中应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日益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探索和实践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宣艳 《海外英语》2014,(12):23-2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日益广泛,与之相随的学前教育幼儿英语课程也广泛的开设,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师英语教学,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幼师,如何变革才能使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顺应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及需求,使幼师胜任具有启蒙意义的学前教育,是中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中应该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吉首大学生态学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提出了"四助—四育—五能推进式"研究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式,即通过助研、助教、助管、助宣的一系列工作,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管理教育,以推进研究生五能(能忍、能想、能说、能写、能做)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一模式可为我国其他"边山穷"地区生态学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衡水师专发展高职教育的决策结束了建校以来单一的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的历史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 ,突出了专业特色 ,基本适应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太景气的形势下 ,就业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5+2”: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养高学历小学教师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选择招收初中毕业生的"5+2"培养模式与高中起点四年制培养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把中师丰富的小学教师培养经验和高师具有师资、设备优势及高校的学术气氛有机结合起来。实施"5+2"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模式,必须切实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职业能力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了2016-2018届洛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果显示:以2018届为例,考研升学的占就业人数的33.7%,从中学教育事业的占36.0%,到企业单位就业的占26.7%。就物理学专业而言,从学生就业出发,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建立了分流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合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论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化工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以及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以及培养创新型化工专业研究生等方面的实践,可见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化工专业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常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142-143,149
近年来,由于我国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师范毕业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普遍被忽视,主要表现为班主任课程及工作能力训练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师范院校只有把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在内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列入课程计划,建立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才能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13年扩大试点,2013年秋季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克服了缺陷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师范专业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经过教育实习,最终还要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不经过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否定,其后果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彻底演变成学科专业,尤其是教育实习,将成为公平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之间缺少契合。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之间相互冲突。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只辅导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因此建议撤消教师教育专业,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追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水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对中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有高师院校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诸如教育类课程设置时间少教学质量不高、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未达到预期效果、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师范生自主训练动机不强、意识淡薄等制约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建立分散延续“一贯制”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寻求中小学的帮助等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迅速增长后,内涵建设成为重点。高职外贸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就业岗位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存在"脱节"现象。为此提出了两者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对接、师资对接、培训与实训对接、项目合作等,以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提高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眼高手低"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影响高校形象,部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源在于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项目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CDIO工程项目教学强调全员参与,讲究分工协作,注重项目实践;校内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在教职工的指导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向人人,主张"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实操能力、团队精神和项目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