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在60岁之后,他招收了几十名资质很好的学生,将自己大半生积累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一天,米开朗琪罗上雕塑理论课,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依照我目前的情况,需要再学习多长时间才能成为一流的雕塑大师呢?”米开朗琪罗微笑着说:“根据我对你的了解以及我的经验,你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刘细凤 《江西教育》2004,(10):37-37
谈到自主学习,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是:阅读课文时,教师很大度地、一次次地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似乎认为这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然而.敦师却忽略了一点——这就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存在一个自主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和培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让学生能主动接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为体现出“自主”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达到完全解读时,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阅读伙伴,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实际效益太低。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的“旁听者”。  相似文献   

5.
“巴洛克”一词是用来对某一风格的称呼。它一开始被用于建筑,后来,引申到音乐、绘画、雕塑等领域。这正说明,至少在这一时期,音乐与建筑等领域是有联系的,并相互学习、借鉴。它们不仅用以表现的手法相似,而且想要追求的艺术效果更是相同。这里。主要就它们之间的特点、联系和“对比”这一手法进行说明。它们的这些共通的内容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巴洛克时期其他方面的特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谈到中华民族,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诸如“勤劳、智慧、勇敢”等词语,很少有人将“狡诈”“虚伪”一类的贬义词与自己的民族联系起来。然而,当我们把“勤劳、智慧”的赞誉赠送给俄罗斯民族时,俄罗斯专家却毫不掩饰地承认俄罗斯民族“懒惰”这一缺点。直面自己民族的不足,并没有影响世人对俄罗斯人的良好印象,更没有人因此而否认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相反,正是由于这点直率,我们对俄罗斯民族又多了一份敬佩。也可以说,正是俄罗斯人敢于正视自己民族的不足,才使他们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向其他民族学习,以弥补自己民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对一些有学习问题的学生,老师和父母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动作“慢”。但事实上,学生通常在写自己的名字、做少量题目时,速度并不慢。“慢”的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的时候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动作”,东张西望、摸这碰那,岂能不“慢”?针对动作“慢”的学生,可以这样做: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子自己会认为每次学习都很漫长,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摇上厕所、喝水等等。因此,父母要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就可以了。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8.
写作上的差生,一般表现为基础知识差,学习热情不能持久,学习劲头时大时小,由于情绪波动大、学生自己悲观。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教育就是把人类的智慧、知识、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传授给一切人的艺术,教师就是这美妙艺术的大师。”遵照这一理论,我们对作文差生采取了“精神疗法。”一、振奋“患者”的精神医学上采用“精神疗法”已取得手术与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惊人效果,语文教师也应该设法增强写作差生自尊心与自信力,诱发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体会阮恒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及他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难点:从“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表达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疑点: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们在教学楱前树立了一座名为“谐”的雕塑。雕塑是一个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矗立着的立方体,由其中的一个顶角支撑着整个立方体。驻足审视,雕塑给人一种结构的和谐、力的和谐、形的和谐之美的享受。以一个字“谐”为名,即寓意我们雨花台中学的办学理念一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萌发是雨中教师意识上的升华和飞跃:这一办学理念的表述是全体雨中人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思索、创业、实践的一项初步成果:这一办学理念的确立在于它已经越来越深入地体现在学校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这一办学理念的实践见之于雨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和风采无限.  相似文献   

11.
杜布菲(1901~1985),法国画家。上世纪60年代开始着迷于雕塑创作,以风格独具的雕塑知名世界。他曾把灰、沙和煤渣奇特地混合并凝结起来,然后在凝结起来的外壳上雕刻或切割出线条痕迹。这种风格被称为“生艺术”或“未经雕琢的艺术”。杜布菲更多的是直接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做成雕塑。《可移动的风景》是由14个不同部件组合起来的,所有的部件都是由树脂等材料制成。雕塑家先在每个部件外面勾勒出黑色的线条,描绘出色彩。然后再将这些部件进行巧妙地配合,产生出一道道生动和谐的风景。这类具有现代性的环境雕塑与传统雕塑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效…  相似文献   

12.
白云雕塑展     
市里开了雕塑展,可是一个参观的人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呀?”办展览的老爷爷急得直抓胡子,“是我的雕塑不好吗?”“不是,”一个名叫多多的小朋友,趴在窗户上说,“你的展览要收钱,大家当然不来了。还有啊,好的雕塑还要好玩、有用,你的雕塑做不到啊!”“不要钱、好玩,还有用,这种雕塑展我可没听说过!”“那我就做给你看吧!”多多坐着飞机飞白云雕塑展@李志伟~~  相似文献   

13.
“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支架”是一种比喻,描述的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幼儿以“学”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是“建筑物”必要的脚手架,以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支架式教学把成人支架儿童的学习的过程也看作儿童这一学习主体自身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他说:其实,这座雕塑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其多余的边角去掉而已。 真的,在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座雕塑,只要去掉“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人生,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5.
这是指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教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是“貌合神离”、相距甚远,当然也就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仿真人”雕塑是艺术界对于近年流行于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街头的一种雕塑艺术的暂时称谓.它以现实生活中各历史阶段各社会阶层的“人”为创作主体,具有平民化、地域化的显著特征.“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的叙述方法不仅客观地再现了真实事物的原貌,而且使雕塑艺术摒弃了矫揉造作的形式.这种创作方式对于黄山市这盛既古老又年轻的旅游城市来说,不失为对外宣传徽州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黄山市独特的徽文化底蕴尝试分析“仿真人”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及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校长     
校园细节:主题雕塑群在学校的绿化长廊之间,在绿树掩映之下,矗立着四尊浑厚、遒劲的现代抽象雕塑。这四尊雕塑分别被命名为“烛”“竹”“筑”“助”,分别表现着烛的炽热、竹的勃发、筑的意念、助的紧密的意蕴,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发音“zhu”,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师生团结互助,共同奋发向上。校长顾正卿:这组主题雕塑群是学校命名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由校友捐资建成的。这是校友对母校教师表达敬意与充满期望的一组群雕。静态的雕塑涌动着学生对知识的敬重、对教师的敬爱,表达着教师的敬业和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在黄岛区富春江路小学,几位参与课改的低年级老师就如何邀家长共同参与课改的话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管延爱老师说: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验成功。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努力。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自己在学习、绘画、写字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时,这些家长心里满意,但是嘴上却说“不行”“比某某差远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话,使孩子的兴致一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小数”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常在学生较完整地学习了整数,并已有分数相关知识后进行“小数”的教学。而在刚引入“小数”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常常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中看到这样的一类习题:四张卡片囤、图、圈、田可以组成多少个小数?题目原意是在“小数”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做一...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研究性学习”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