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东华 《师道》2007,(8):44
1.杀师,杀校长,同杀父母一样,都是人口危机后遗症在现阶段的反映.在30多年前,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没有过多地宠爱孩子,甚至“洪水来时先赶牛顾不上救孩子“;但在今天的社会,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父母会有一种恋子情结,他们极端地重视孩子,不能容忍孩子受到半点的委屈,只要谁得罪了自己的宝贝孩子,父母会付出一切替孩子“讨回公道“.因此,个别家长偏听偏信,跟教师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2.
1.杀师,杀校长,同杀父母一样,都是人口危机后遗症在现阶段的反映。在30多年前,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没有过多地宠爱孩子,甚至"洪水来时先赶牛顾不上救孩子";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庭的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而家庭的和谐重在关爱孩子。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构建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诸行动。在我任教班级中据我了解有好几位家庭已经破裂,父母们对孩子的管教存在很大的漏洞,孩子的学习、行为都较差,在班级中也不太活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很多父母都认识到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创造出优越的学习环境。那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如果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那么影响这个家庭氛围的因素除了经济状况、夫妻感情外,还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考试分数达到了父母的期望值,全家人的心里都阳光灿烂,否则就愁云密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的教育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而且是反复不断地进行的。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教育者,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父母及亲属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  相似文献   

9.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11.
在全世界,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呈低龄化、智能化和恶性化倾向。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就开始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所有犯罪青少年身上,人们几乎都能看到或找到家庭的负面影响和父母教育不当的因素。有的父母离异,对子女不能尽管教和抚养的责任,致使孩…  相似文献   

12.
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才,但许多父母对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却多有忽视。有些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以为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在那些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长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以“弥补”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还有一些父  相似文献   

13.
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家庭和社会都感到痛心的“问题少年”,这是每一个父母都不愿看到的。孩子出现问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父母监护责任没有很好地承担、违背教育规律,简单粗暴的教育却是不容回避的原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4.
高考的脚步渐渐迫近,父母和孩子都进入了最后的备战时期。孩子与父母,目标虽一致,角度却不同,如何在这段特殊日子里,营造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是值得每一个考生家庭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16.
胡海  郑继超 《家教指南》2007,(12):19-20
父母领孩子到农村的姥姥家去,姥姥家住在一个村庄的山坡上,父母就领孩子到坡上的草地去玩,草地像一床毛茸茸的大毯子,孩子刚开始还很好奇,甩开父母的呵护,勇敢地在草地上用小脚来回地踢踏,见到有蝴蝶飞过,还扑过去捉蝴蝶。父母看到孩子走进大自然那种开心的样子,一下意识到这是一个家庭多么温声馨美好的时刻!可这种美好却被一只大黑蚂蚁给打破了。原来,孩子胆量很小,一只大黑蚂蚁爬到了孩子的脚背上,她很恐惧,发出了尖厉的叫声,竟慌恐地哭泣起来。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2003,(21):127-127
关于青少年的素质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我总觉得现在学生的生活从童年起就太单调了。80年代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三五个孩子,父母收入不多,但孩子们都健康地生活、成长着;而现在家家都一个子女,父母收入多了,而且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反倒什么怪毛病都来了。我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丰富多彩,尽管那种早期教育是“杂烩”式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希望都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父母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的孩子,可是孩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间表,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各种方法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现在孩子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我们的家长非常注重子女取得好成绩和获得良好的学历教育。我们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学习虽好,但没有某家的孩子好;孩子考了90分,  相似文献   

19.
(一)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接触成百上千个家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其实危机四伏。很少有父母有意识地将孩子的成长看作一个个阶梯,而各种社会问题已经蔓延到家庭深处。教育其实是荒诞地错位着:隔代抚养、社会办班、家庭托幼、学校异化的教育问责等,都将孩子置于孤岛。而承受各种社会、家庭问题的,恰恰是孩子。他们在不能选择的年龄阶段,过早地失去了童年。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分离之爱”。孩子本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要长大,并要走向外部的世界。在教育和帮助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同时,父母也不能丢失了“自我”,这个自我,包括作为社会人的父母本身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事业发展与身心健康。牺牲了婚姻,“弱化”了孩子在家教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有不少中年夫妇的家庭,常常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降生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丈夫的需要被忽视了。结果,随着孩子的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