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人的一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生都在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的第一所生活学校,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始于家庭.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成年者在家庭中对青少年施行教育,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训练过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鄂玉祥 《教书育人》2004,(11):56-57
一、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和影响孩子的三条基本途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发育都是这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就像一座“综合加工厂”,缺少哪一道工序都不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政府职能部门去约束和管理,唯独家庭教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应该给予家庭教育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受教育者的启蒙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教育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我们家长万万不可忽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而我们每一个家庭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生都在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的第一所生活学校,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始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子女或年幼者进行的日常教育活动。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听到其他老师抱怨学生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喜欢逃学等,  相似文献   

7.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极大,但它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活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必须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大环境,只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良好社会氛围",方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重视家长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第…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处于奠基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国家特别关注“三农”问题,因此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探索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等,都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入学时,儿童已经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继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一谈到素质教育,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事情,对于家庭教育的作用很少考虑到。事实上,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的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而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每位家长所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哪些作用呢?第一、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点,他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孩子价值现形成和孩子思想、指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王晶晶 《教师》2012,(35):13-13
人的一生不仅仅要接受家庭教育,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孩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由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密切结合,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沁 《上海教育》2016,(Z1):117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补充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三者之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我连续两年参与了"我是一名小军人"夏令营活动,对有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些问题有所关注,所从事的职务是小军人夏令营微博信息编辑,消除孩子、教官与家长之间存在的疑虑与隔阂,竭尽所能让孩子们在短短7天的活动中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据电视上介绍 ,英国一所名牌学校的招生非常有趣 ,考试的对象竟是学生的妈妈 ,妈妈合格孩子就能录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之所以会这样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奠定良好的身心发展基础 ,就会为日后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较好的条件。否则 ,就会给日后的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难。 2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是由婚姻和…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种教育密切配合 ,形成了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 ,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 ,也是“养成”的教育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 ,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 ,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孩子就在这个环境中逐步成长 ,家庭的一切都会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就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他们最初的生活经验 ,初步的科学文…  相似文献   

19.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外部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因此,家长应在这“三结合”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又殁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致,密切配合,互相促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抓好基础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石,家庭是孩子开始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综合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