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意识”的缺失。在培训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模式等方面亟待改进,缺乏“问题诊断”和“问题解决”式的案例研究,由此造成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空洞化”。倡导和构建一种以“问题—诊断—解决”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模式。在培训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上进行整体式构建,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浅谈"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亦称为集群式模块课程,简称为“KH模式”。这一课程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摸索,已逐渐趋于完善,如何重新选择和构建课程模式,通过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新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应积极创新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未来教师.分析传统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沿着“学术性”“师范性”与当前教师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相结合这一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评价体系这几方面对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三性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研究,以提供借鉴,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应立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文化史,追求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高质量,以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独有的个体本位价值.其教育目标可以清晰定位于“三个面向”.应有专业技能和理论研究能力并举的,精英音乐教师所执行的教育精英培养体系.应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四大职能,来创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积极研讨创立新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构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2,(5):81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在深化素质教育道路上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品牌:家长委员会建设,德育生活化教育,“多彩大课堂”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成长激励”综合评价,“目标与希望”教育研究,五环节全程育人模式,教师成长与团队发展考核办法。邓淇校长连续三年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做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有多种模式.如何选择教师易接受、学生愿参与、家长能支持,且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人们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探索课程化数学素质教育模式.此模式,一是构建数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潜在课程的数学大课程体系,使数学素质教育课程化;二是在五类课程中,按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实施,使数学课程实施素质化.综合起来,就是:构建数学课程化体系,实施数学素质化教育.文中还特别探索了课程化素质教育体系的相互关系、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创建实施课程化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课程化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化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课程建设以及课程类型、课程结构和课程模式建设上更需改变传统的分科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构建一种“以工作项目为核心的模块式综合实训课程”,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作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基础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1.幼儿园教师是课程构建的主体。与以往那种专家、学者作为课程构建主体,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模式不同,在“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研究、开发、评价的主体。2.“园本”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边界机制”理论分析一位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经历,从中反观教师教育课程.作者认为,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教育实习应该与理论学习紧密衔接,教育实习也应帮助实习生理解和运用在师范院校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笔者进一步提出以具体教学任务为核心,提供多种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反思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艳 《湖北教育》2022,(12):19-20
<正>光谷二十五小以语文学科为试点学科,创新打造“种子教师”,构建“课程+”体系,以此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激发学校创新潜能。所谓“种子教师”,就是要担负起带动本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任务的骨干教师。学校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让“种子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综合素养等方面为其他教师做出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基于这一目标,学校构建起促进教师总体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指为促进“种子教师”多元化发展、以发展“种子教师”核心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种子教师”和“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已成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省的学前师资培养也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来承担。但在其发展中存在诸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为此,高师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应加强自身专业建设,面向幼教市场准确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把握专业特殊性,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课程。建构和完善高师的学前师资培训模式,培养出素质与技能并重,研究与教养兼能的新型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2.
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培养小学教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含糊不明,导致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上的盲目与混乱。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通过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之间、任教学科对应的各相关学科之间、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整合,形成多种相关学科开放融通、共同支撑、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性学科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应基于这种复合性学科基础,确立学科建设的任务、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师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两方面,论述了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1)数学教育突出学术性、强调师范性;(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编排重视应用性;(3)数学教育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4)重视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小学教师职业只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专业”。因此,要建立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和制度,建立小学教师教育学院,全面建构和优化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特别重视并发挥潜在课程对小学教师品质的迪化功能,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加快农村青年教师成长速度,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启动了“绿色耕耘——京郊音体美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精专业、懂教学、通技能”的总体培训目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考察诊断—考核评价—总结提高”的培训模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与高质量的专家讲座,人性化的组织管理与高质量的培训过程,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河南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由两年制向三年制转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尚没有该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致使该专业的课程开设以及时间安排上,各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结合实际需要,依照教育部体卫艺字[1998]481号试行方案,将课程划分为五类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突出强调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注重技能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突出地方特色,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学科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又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的衔接与联系。就学科目的而言,既要奠定扎实的从教基础,又要培植发展潜能;就学科内容而言,它应以主干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学术活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就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它应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构建一个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就教学评价而言,它应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专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是无功利性的,幼儿教师不仅自身要正确对待游戏教育,更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游戏,使"幼教小学化"不要借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股东风愈演愈烈。幼儿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选择以及评价体系的"无目的性",以免给"应试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繁衍"的温室。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  相似文献   

19.
从毕业生就业谈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2004~200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挖掘出当前学生职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应建立在好的专业建设之上,根据市场需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根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是有效途径.因此,探讨教学改革、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正确引导是禹等教育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分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模式。它们各有特点。现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该专业的基本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是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属性分析,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性强、教师职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小教专业要引进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