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我们党和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的新闻事业完全能够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徐州日报》是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作为这个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通讯联络组,自然要把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好群众的代言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十年浩劫遗留下的冤假错  相似文献   

3.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探讨职业道德,制订职业道德守则,我们新闻行业也很有必要把这件事认真地办起来. 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我们既要正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要及时报道人民群众在四化建设中的创造,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读者提供多种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多方面为读者服务.新闻工具是一种威力很大的舆论工具,运用得好,积极作用很大,运用得不好,消极作用也很大.我们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威信,人民信任我们,寄希望于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业务素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较好地完成我们肩上的重责.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研究中国新闻事业的特色。要在研究中国国情,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外国有益经验,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闻学。这是长期任务,但现在就要着手工作。这是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谈到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它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党的新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7.
一、“群众办报”的需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三大特点就是:群众内容、群众形式和群众写作。目前,各家报社编辑部的运作形式基本都是编采合一.对于每个记者来讲,既要采写分D单位的新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驻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经验、指导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呼声的重任。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责任感。只有这样,在新闻实践中,才能看到一些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想到一些他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提出一些他人没有提出的见解,写出一些上顺党心、下合民意而他人又没有写出的报道。 以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二等奖的消息《“庄户日记”》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使人在这方面受到宝贵的启示。 1999年春夏之交,这篇获奖消息的作者获知这样一件新鲜事:河北省…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各类新闻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忠实反映现实生活,在感动了受众与社会的同时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也有个别媒体发布了一些虚假新闻,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广大受众及人民群众的不满,给新闻事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情况,笔者认为,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所有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即新闻真实是传媒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反映群众、引导群众,为人民服务。也正因为此,人民群众一向对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寄予很高的社会期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都有前所未有的拓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群众办报”这一方针,更多的是体现在以群众为中心办报,反映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需求,引导群众的观念等。但与以往相比,党报通联工作明显呈弱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事业。我们办报纸、办电台、办电视,是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可以说新闻事业与社会息息相关。它立足社会,反映社会,为社会服务. 在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同志提出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生活”的口号,并且作出各种努力,使新闻更加广泛深入地介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电视的发展、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使报纸、广播、电视广泛介入社会生活,这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4.
唐定  苏知平 《青年记者》2007,(12):48-49
新世纪报纸“时评”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与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它们在反映舆论与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一个县的通联工作能否搞好,能否坚持下去,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有没有正确的认识。通联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宣传报道,都离不开通联工作。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群众性,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来自基层各条战线的广大通讯员,是我们新闻机关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如果没有他们对新闻事业的支持,新闻事业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基于上述认识,每年从年初开始,我们局就把通联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议事…  相似文献   

16.
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 全国新闻从业人员达75万 (其中报纸系统30万,广电 系统45万),有人认为这是 事业蓬勃发展的标志,值得 庆贺! 我看了这一数字后,却 有另一番感想:人太多了! 这一“人太多”的概念 并非否定新闻事业发展的 大趋势,而主要是对机关报 而言,机关报“人太多”尤为 突出。 在计划经济占统治的 时代,我们有“人多好办事” 的说法,机关报台象政府部 门一样,人员越来越多,部 门越分越细,人浮于事的现 象非常普遍。报社的用人制 度也是进的多,出的少,省 一级的报纸,在册人数一千 人或者更多,已是很平常…  相似文献   

17.
怎样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是新闻宣传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篇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回答。他讲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这为深化新闻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是属于人民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受人民委托,从事新闻事业,当然要办好报刊、广播、电视,努力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作为国家主人翁需要了解的真实情况,要作人民群众的思想上的向导,为他们释  相似文献   

18.
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作重要讲话时,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新形势、新实践,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继承和发扬我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推进新闻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纳 《记者摇篮》2004,(10):42-42
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群众喉舌”的功能不断强化,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喜爱。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张君案”和“马加爵案”的报道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新闻审判”的现象在报道中时有发生,既危害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妨碍了依法治国观念在公众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进程中,广大新闻工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有悖于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的不正之风也悄悄地滋生和蔓延,在新闻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虚假报道时有发生,低俗之风滋生蔓延,不良广告问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