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2.
另类这个词越来越流行起来。如:另类文化、另类时尚、另类情感、另类空间、另类时装、另类新娘……,总之名目多种多样。但究竟什么是另类,目前尚无一定的定义。有的人说:“如果你不打算被别人归类,不妨说‘我很另类’。这样人家或许会真的给你让开条路,说‘请走’。”而另有人则如此描述另类:“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不羁的衣饰,口里嚼着口香糖,眼神茫然地扫视着前方,而且整日无所事事。在人们的眼里简直就是一群蝗虫,一群无可救药的蝗虫……”而同时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星球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吃…  相似文献   

3.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4.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5.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未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俯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6.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5月份,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克诚同志被毛泽东同志召到北平,向他汇报天津接管和城市民主改革等情况。 《黄克诚自述》一书中写道:“我将在天津四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完了之后,毛泽东留我一起吃晚饭。毛泽东仍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席间只有四菜一汤,菜做得也极简单,我们都是湖南人,都喜欢吃辣子,每盘菜多放一些辣椒就是了。我们边吃边聊。突然间,毛泽东停下筷子,问我道:‘你认为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发展生产。’毛泽东很严肃地摇了摇头说:‘不对!主要任务还是阶级斗争,要解决资产阶级的问题。’我一听此言,方知自己的思想方法与毛泽东所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大差距。在这次当面考试中,我  相似文献   

8.
一位当经理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初他曾向店里职工保证要落实“八条福利措施”,到年底只有两条未兑现。“真没想到,发牢骚的人这样多,都说我‘开空头支票’。其实,不是明明落实六条了吗?”听过他的话,我不觉一笑:“谁叫你打那个‘包票’?你当初满可以讲‘虽说订了八条,但完全落实也许只有五条’。嘿,到时候却有了六条,谁不拍手称好!”心理学家用一个公式来揭示此中的规律: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当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  相似文献   

9.
半月前,我对CIO认识还只是一个概念,而且是很平淡的概念,若是有谁向我提起CIO,我就会像是听到说某某经理那样不置可否。印象中的CIO是一种概念炒作,心里总是在暗嘀咕:“CIO不就是一位经理吗?只是现在不说‘经理’换称‘CIO’啦。让人想起‘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一次,和我县一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交谈,她说:“过去,我们宣传计划生育,总是爱说‘你必须这样……’人家不爱听,回敬道‘我偏不这样……’现在,情况就不同了。我们把宣传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各项服务工作都贯串着  相似文献   

11.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  相似文献   

12.
多留几样     
文革中的一次批斗会上,红卫兵小将厉声呵斥一位著名画家:“你不是画画儿,你那是玩儿!”当时在旁边陪绑的倪宝恕先生心里说:“你这话要是说我,我请你吃西餐。” 时隔30多年,倪先生谈起这件事,还乐不可支,“他那个‘玩’字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现年77岁的倪宝恕先生出生于京城一官宦人家,在从事教育及法律工作的40年间,业余搞收藏,以字画为主,家中藏品颇丰,不乏珍品。 1999年7月,倪先生在报国寺举办了个人  相似文献   

13.
在文坛享有盛名的夏衍同志自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国统区十二年不寻常的办报生涯使他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这十二年是“我毕生最难忘的十二年,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十二年。”最近我到北京,又去看望了这位“白头记者”。他对现在新闻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问题,谈了不少看法,使我深受教益。夏衍是从现在报刊上新闻报道的文风谈起的。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报道,套话太多。‘谈话’一定是‘促膝谈心’,换了别的词都不行;‘宴会’一定是‘频频举杯’;讲‘草木茂盛”一定是‘郁郁葱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15.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16.
读过孔庆东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很幽默,但他在最近出版的新著《空山疯语》的卷首,却一本正经地宣称:“我不幽默。”他说:“我自己写的文章,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是为  相似文献   

17.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18.
修改拾趣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新闻报道,都不能忽视修改。契诃夫曾这样说:“写作的技功,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投巧。”诗人梦家将他的诗寄给胡适修改,诗中有这样两句: “鸟莫许唱,清溪停了不流!”胡适改成了“鸟不许唱,清溪停了莫流!”把第一句中的“莫”与第二句中的“不”移了个位置,使两句都成了命令语气,增强了抒情性。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本来有这样几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写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时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演员张逸生同志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相似文献   

19.
做有心人     
新野县食品公司温卫平,是位善抓新闻的有心人。 1984年5月,他路过(?)庄乡食品站门店吋,见门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原来,有位农民因办喜事急需几十斤肉,营业员梁富善见架上的肉已有些变质,怕人吃后得病,执意不卖。买肉人说:“有点味那好办,用开水一揉照样能吃。”营业员说:“你要是吃出啥毛病,俺心里可咋下得去?”买肉人又说:“咱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梁富善还是没把肉卖给他。看到这儿,小温深为梁富善的高尚品德所感动,经深入采访,及时写出了小通讯《不卖变质肉,不赚亏心钱》一稿,很快被河南日报和人民日报采用。小温不仅眼尖,而且耳朵也特别灵。去年植树节,他栽完树回到家,听在上港乡工作的邻居说:“我们书记真会  相似文献   

20.
《新民晚报》2002年5月11日第二版“新民随笔”栏,刊出了一篇题为《一根拉链三百个专利》的文章。有趣且有点吓人的题目,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注意。文章的首句是:“是不是夸张了点,据说日本人的一根小小的拉链上面‘爬满了’300个专利?”读到这里,像我这样的外行读者,想当然地认为“一根拉链三百个专利”肯定是噱头,区区一根拉链哪里会有这么高的知识含量?不料,下面就是一句铿锵有力的肯定语:“商战,哪有什么夸张!一个专利就是一条‘防线’”叫人头皮一麻骨头抽紧。接着,作者分析道:“在国际市场上,倘若遇到这样的窘境:分明是前景看好的产品,却冷不防被‘专利防线’一下子顶了回来,你说胸闷不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