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HIT)计划完成后,人们对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从人类历史开始之时,微生物就寄居在人体之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人体中寄居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的数量超过了人体细胞,二者之比为10∶1。而且,人体内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共有  相似文献   

2.
正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总是让人畏惧三分,如果肥胖也具有传染性,那岂不是给那些正在费劲心思想减肥的人浇了一大盆冷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我们的肠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肠道细菌失调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认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生活着数万亿微生物,其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细胞。数十年来,利用抗生素和消毒剂,我们一直在跟它们较量。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它们中有很多其实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出现什么异常,我们也甭想安生。从肠炎、Ⅱ型糖尿病到癌症、心脏病和抑郁症,都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关。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有责任照料好它们。  相似文献   

5.
正粪便是屎壳郎最喜欢的食物,它们为了争夺粪球,无所不用其极。在人类的眼中,粪便只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嗅觉上的双重感官冲击,让人感到一阵阵不适。然而,在医学界,粪便却是肠道微生物的化身,令人刮目相看。最近,关于肠道微生物的最新研究又揭示了"便便"的新用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号:81325019)的资助下,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李英睿教授等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研究。本项研究表明,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异常是RA病理生理和疾控的重要环节,从而为元基因组学辅助的RA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基础。研究成果以"The o-  相似文献   

7.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6):22-23
我们的肠道中定居着大量细菌,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往往和作为宿主的人体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造成影响,比如,通过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影响宿主的肠道功能,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但是,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我们的大脑吗?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生活对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宇航员不仅要应付失重、辐射等外部问题,事实上,他们还要防肚子里的"虫子"——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作乱。他们有理由担心,在太空中呆的时间一长,这些微生物或许会背叛他们。众所周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单从数量而言,是人体细胞的10倍之多。其中很多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帮助消化食物,制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监护免疫系统等等。当宇航员飞往太空时,它们当然也搭便车去太空"旅行"了。可是,这些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表现如何,这一点过去被科学家极大地忽视了。譬如,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寄生在肠道内的一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太空中呆  相似文献   

9.
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是人体内微生物与肠道构建的共生关系的生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肠内微生物菌群中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以及它们与肠道之间共同建立了微生态平衡。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典型的生理性有益菌,双歧因子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微生态优势平衡,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能够寄主1000种细菌,并且能编码500万个基因,执行许多宿主生理和生存所需的功能。因此,它也被称为"我们遗忘的器官"。最近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宏基因组研究。特别是,它增加了我们关于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宿主互利的关系的知识。微生物的植入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尽管受到多种影响的刺激,即饮食、运动、旅行、疾病、内分泌治疗,健康成年人的微生物几乎是稳定的。这表明微生物在成年期维持健康状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数量和种类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失调,已经被证实与越来越多的肠道和肠外疾病有关。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知识的增加,它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开发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最重要的是,治疗策略是基于微生物操纵。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学资源中心(MIRCEN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成立的初期起,就一直关心微生物学的应用问题。196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创立了国际细胞研究组织(ICRO)。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细胞研究组织联合发起了一项关于保管微生物基因库并使它们易于为发展中国家接受的世界性计划。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们的体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寄生在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你能找到它们吗?皮肤细菌不久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绘制出潜伏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种类分布图。原来,脚后跟的真菌构成最为多样化(约80多种),胸部和腹部拥有的真菌种类最少,而马拉色菌在人体上最多。人的脚后跟、脚趾和趾蹼上的真菌包括马拉色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属、红色酵母菌属和附球菌属等,但你若因此认为这些地方是人体最脏的地方,那  相似文献   

14.
《科学》     
《科学中国人》2022,(23):11-11
微生物群的多样性《科学》封面:人体内许多相互关联的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插图。《科学》杂志第6596期专刊报道了这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对发育、健康和疾病具有系统性影响。健康的人体是丰富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家园,它们主要都是在出生后早期获得的。大部分微生物在肠道中,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存在于皮肤、口腔、鼻子、肺部和生殖道中。  相似文献   

15.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0):25-27
在我们的肠道里定居着上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这些数量庞大的人体"肠道居民"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肠道细菌的"日常",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16.
正他喝下了霍乱细菌,还引发食用酸奶的热潮,埃黎耶·梅契尼可夫奠定了现代益生菌学的基础。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琳琳朗朗的酸奶,它们酸甜可口,几乎受到各个年龄层人士的喜爱。但是,酸奶的主打标签并不是味道,而是酸奶里的益生菌。益生菌是走在营养道路上最时髦的微生物,帮助调节人体肠道。而酸奶的流行要从19世纪说起。那时,俄罗斯有位奇怪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内大约有30万亿个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39万亿,它们与所有生命体共生共存,是这个星球真正的主人。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再到19世纪中期微生物学科的建立,肠道微生物学研究逐渐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各个领域研究中充当着跨界者的角色。无数的科学家们不惜穷尽一生去探寻肠道微生物学中的奥秘,而云南大学研究员张志刚便是其中的一个。从植物学跨界到肠道微生物学,他在这条道路上行进了11个年头,并将这份事业的信仰融入骨血,在祖国西南红土上浇灌出了艳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3,(17):99-100
益生菌具有支撑肠道系统,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它们还能预防肥胖,改善心情。你肯定听说过酸奶中含有益生菌,但还有哪些食品中隐藏着这些有益的小家伙呢?目前来讲,下面8种食物和饮料是多多益善的。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小环境(这里指肠道系统)中的生态问题;<2>小环境中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大宿主的关系;<3>分子生态问题,即宿主菌的一些化学分子与体内表现分子之间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这些关系颇为复杂。微生态学是从微观层次研究生物体内部环境(主要指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及这些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这门科学不仅丰富了生命科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在人类的肠道中普遍存在,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很多人对微生物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认为微生物对人体有害。事实上,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们的免疫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肠道微生物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本文将具体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