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2.
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謇系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开拓人之一,但过去对张謇在这方面的贡献论述不多。本从张謇对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参观和参与,以及创办南通博物苑等活动,具体说明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及其对举办近代博览事业的思想主张。本认为,张謇所从事的近代博览事业,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观察张謇之近代“绅商”、“儒商”性格的一个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盲哑学校系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6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自己任教的特殊教育学校。原址于狼山北麓,几经迁徙,现坐落于市区,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1903年张謇先生游历日本,考察了日本盲哑院,感慨颇多,萌生了创办中国盲哑教育的设想。1916年,南通市盲哑学校正式开学,张謇亲任校长。  相似文献   

4.
成平 《江苏教育》2005,(5A):2-2
江苏省南通中学简称“通中”,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时(1909年)亲手创办,为当时南通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学的中学堂。  相似文献   

5.
《张季子九录·教育录》编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子九录&;#183;教育录》是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史料。当初编辑之时,因疏于考证和校定,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注释失实。后《教育录》被整合进《张謇全集》,编年问题依然存在。2000年3月,张謇研究中心启动了对《张謇全集》的补遗和校定工作,但仍然存在错、讹、衍、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謇东游与《东游日记》庄安正1903年5月21日至7月29日(农历四月二十五至六月初六),张謇东渡考察日本。回国后,张謇将赴日期间的日记辑成一束,共二万五千言,定名为《东游日记》(下简称《日记》),分送挚友传阅。张謇自1874年起养成日记习惯,但从未...  相似文献   

7.
在督办江苏运河工程局时期,张謇推广了南通创办实业的经验,“筹款之法,用诸地方者,仍取诸地方”,将运河筹款的重心由中央财政转向地方财政,尤其强调集合江苏同人的力量。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张謇不仅执行严格的预算制度,还在尽量保证亩捐、货厘收入的情况下,努力争取了运商的捐款。同时,张謇积极开源节流,推行各种增收节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清朝和民国时代的两淮盐业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直接从事食盐生产的灶丁、盐民,由于国家政策造成的超经济强制和身份制的限制,无法分润盐务的任何利益,任何时候他们都是当然的被牺牲者。张謇盐务改革的实践就是运用市场化与股份制手段解决盐务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但由于盐务利益的分配完全取决于行政权力,市场化和股份制的成效无法体现出来,因而,张謇在盐业改革方面所受的挫折,是整个社会制度不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10.
杨槟榕 《江苏教育》2023,(39):95-96
<正>近年来,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秉持张謇先生“大生”教育思想,推行德育模式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开发双创课程,拓展德育维度张謇先生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强调“厚德载物”,将知识技能与个人品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基于此,学校开发“投智未来”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教育各环节、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啬翁家乡海门召开,我感到特别高兴。其原因不仅在于自己可以重访张謇故里,更在于这些年海门的张謇研究欣欣向荣,为张謇研究增添了  相似文献   

12.
在1871年的"冒籍案"中,时任通州知州的孙云锦给了张謇很大帮助。正是这一援助,为二人随后的交往奠定了感情基础。此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同治十三年,延请张謇为江宁发审局书记,至光绪十三年,孙云锦调任开封知府,张謇再次应邀入幕,其间,在学业、生活、做人上不断地给予张謇鼓励与关怀。二人的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16年,直至孙氏去世。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张謇的研究兴趣长久不衰,并从历史学界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研究层面涉及文、史、哲,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城市规划,水利农垦、交通运输,乃至戏剧、美术、医学、慈善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百年来张謇研究约分三个阶段:张謇在世时至逝世后研究张謇的工作即已展开,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期间,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二十世纪50—60年代张謇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1966年以后张零研究被迫中断十年之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张謇研究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进入一个有组织,有系统,多学科,多层面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謇感动中国——纪念啬翁诞生1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1896年至1899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办厂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大生纱厂的初见成效,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张謇自己。他由此发轫,先后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乃至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的新事物。张謇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尽管宣称弃仕言商,却始终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事业并非局限于实业与教育两大部类,而是谋求通海地区经济、化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吴良镛院士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意即这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然而,张謇的最终目标又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理想建成这“第一城”,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城”的示范与推广,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2008,(5):F0002
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9年在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时亲手创办,是南通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学的中学堂。  相似文献   

16.
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癸卯东游日本学习考察是他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兴办实业的转折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使张謇得以实现多年欲游历日本、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办学经验的夙愿。研究张謇癸卯东游的主客观原因,不仅可以加深对张謇东游全过程的研究认识,也是全面地理解东游乃张謇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孙云锦的交往始于张謇在清同治十年(1871)的冒藉案,之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延张謇为其江宁发审局书记,以此增补家计。尽管张謇在孙之发审局仅仅两年,但二人此后的交往一直延续了十六年,直至孙氏去世。在《开封府君年谱》二卷中,发现张謇为孙氏所作的两篇文章,在关于二者交往的诸多史料中均未见及。据此,这两篇文章应是张謇佚文,将其点校整理,俾使为研究二者交往增加实证性史料。  相似文献   

18.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江苏南通人。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参与军事机密,因才华横溢,深得吴长庆的青睐。 1881年4月,袁世凯也投入吴长庆军中。吴长庆命袁世凯在营中跟随张謇读书(此年张謇29岁,袁世凯23岁)。张謇以八股命题,袁世凯的文字芜秽,不能成篇。张謇批改其文往往无从下手,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袁世凯虽然学识浅薄,但对老师尚算尊敬,张謇请  相似文献   

19.
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是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第一所农村小学(张謇1853—1926,海门常乐人,字季直,号啬庵),学校着力打造"学謇弘謇"特色文化,营造了浓郁的学校特色文化氛围。2007年起,学校在新任校长施洪若的带领下,以信息技术为抓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职业教育(也曾叫实业教育或实利主义教育)是一重要的教育思潮,不少教育家、实业家,为挽救国家危亡,发展国民生计,大声疾呼兴办职业教育。张謇便是一位早期积极倡导并实地推行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他少年攻读经书,1868年考中秀才。青年时为清廷立过战功。以后又苦读,1885年中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