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必要性,在探索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结合现实生活,领悟到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价值,统一刑事和解规范执行条件,加以合理适用,促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能够体现出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罪刑均衡原则与刑事和解制度均体现正义与预防犯罪的需求,而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在于实现罪刑均衡,最终达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刑事和解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刑事和解制度要遵循罪刑均衡原则,以防止出现罪刑失衡,不利于公平正义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无论在民间习惯中还是被国家法确立后,对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族和彝族自古有刑事和解的习俗,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独特的优势。其中,藏族和彝族刑事和解制度源远流长,当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贯彻刑事和解,对化解矛盾和恢复社会秩序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仅在未成年人犯罪范围内规范了较为全面的量刑调查制度。确立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对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与价值,保障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有必要对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适用范围和调查内容予以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是孕育于西方社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刑事犯罪解决的方式。目前,刑事和解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被移植和实施,因而成为我国目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重要焦点问题而大加探讨,然而大多数学者从刑法本身的角度来研究,因而也有必要从刑事和解法律制度构建的伦理价值、潜在的道德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三个方面进行审视,以促进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通常被称作“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所以法制史研究的目光也通常投向刑法,而对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刑事和解制度却着墨甚少。近年学界热议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建立有无必要,如果构建是拿来主义还是本土化。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建构刑事和解制度,完全可以接受传统法律文化的给养,寻找其本土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赵晶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5):60-63,82
在征诸传统法文化以论证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对史料进行片面解读与过度诠释的情况:如未妥善解决中国古代的刑事与民事的区分问题,从而有混淆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之嫌;又如过度诠释保辜制度,因为无论是从该制度见诸记载的最早文献出发,还是立足于作为传统法典代表的《唐律疏议》及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的案例,皆无法推出保辜制度与刑事和解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司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责令加害人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进而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刑事和解制度兼顾了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与"私了"和"花钱买刑"存在本质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10.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唐代臻于成熟。保辜制度的目的在于确定伤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具有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对加害人赋予悔改机会以平稳修复社会关系的深层内涵,从某种意义上其与当代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唐代保辜制度理念,可以从扩大适用范围、增加审查起诉阶段观察期、加大司法机关参与力度、实行执行阶段保证人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恢复性司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刑事司法、尤其是青少年刑事司法的国际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对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于腐败犯罪的高发期和多发期,为应对严重的腐败犯罪态势,应充分发挥刑事政策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需构建防治腐败犯罪三层级的刑事政策体系,包括总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具体刑事政策.防治腐败犯罪的总刑事政策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防治腐败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坚持腐败行为的适度犯罪化以及“抓大放小”则属于防治腐败犯罪具体刑事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为构建科学的防治腐败犯罪刑事政策体系,更好地实现预防与惩治腐败犯罪的目标,我国还需设立负责反腐败工作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被害人救助制度建立这一问题被社会所关注.作为其一个重要部分的精神损害赔偿亦应在其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应与其保持统一.在对刑事罪犯人权保护的同时.刑事犯罪所具有的公权性质如何去平等地保护私权下的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则是学界一直予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以期促进刑事制度与被害人救助制度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确立于70年代的我国刑罚体系已逐渐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凸显其不足。为建设和谐、法治的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就必须重新构建我国的刑罚体系。在目前刑罚体系相对合理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刑罚体系的优点,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科学合理的刑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刑罚种类,确保刑种彼此间的可分配性和可执行性,以此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入,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日趋重要,但与此不协调的是证人出庭率低的情况相当普遍。之所以如此,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应完善立法,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同时进一步赋予具有特定身份的证人免予作证的特权并建立证人经济补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 ,在刑法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确立这一制度到 1997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 ,正当防卫制度日趋走向完善。就我国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而言 ,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 :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作了较为合理的修改 ,充分表明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主观上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防卫过当界定显性化 ,标准客观化 ;对无限防卫权的有限制采纳体现了我国刑法的时代精神 ,表明了无限防卫权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拒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的行为,并不符合食品安全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那么拒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的情形就应该属于酌定的量刑情节。否则,单纯拒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召回义务属于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部分,增设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罪并无必要,也与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趋势相互冲突。据此,应对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的有效措施应当是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足球体制的深入改革和足球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参与主体,行政垄断下的利益划分机制受到冲击,市场经济主导的多元利益诉求,一方面导致了尖锐复杂的足球纠纷,另一方面也迫切呼唤足球纠纷解决机制的深刻重构。认为应将体育仲裁机制引入我国足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制重构,并主要探讨了体育仲裁制度成功适用于足球运动的法理与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各国关于刑事法律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立法对无被害人犯罪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留.这部分被保留的无被害人犯罪在道德伦理上具有损害性, 在刑事政策上具有可被规制的必要, 在刑法学上具有侵害法益应被归为犯罪的特质.因此,部分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基因具有其独立的品格,不应当被忽视,更不能为了迎合刑事犯罪的"轻刑化"、"无罪化"的改革趋势而不假思索地放弃对部分无被害人犯罪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