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高校专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匹配程度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提升高校专业设置合理性、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要求。提高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程度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扩散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需要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发展路径,也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支持和监督等职能。  相似文献   

2.
以跨学科专业设置为切入点,促进学科之间深层次、多元化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均衡发展且富有特色的跨学科体系,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有效途径。基于对跨学科发展的历史梳理,及其专业设置的内外交互逻辑,针对我国高校跨学科专业设置的制度和文化障碍,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跨学科理论建设和研究协调、实现管理创新和制度优化,是推进我国高校跨学科专业设置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理论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高校专业集群化不仅可以节约办学成本,而且有助于构建竞争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集群化是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条重要路径,应从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关联性、市场需求的牵引力、学校战略管理的导向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师资力量的整合和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着力推动专业集群化,以促进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校专业集群是促进跨学科领域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体系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主要是通过专门的集群管理机制、覆盖全产业的集群体系、重构课程支撑专业群发展、集团式教师管理制度等路径推进。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改善管理制度,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逐步改善和缓解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建设经验,未来我国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丰富价值取向,不断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功能。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体制,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要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集群发展;要改变办学形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对接。  相似文献   

6.
开展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名师集群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平台的名师工作室,需要依托名师团队,以课题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引领教师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贺州学院是我国新建600多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之一,在转型发展中,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设置调整中强调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建设专业集群;在学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i~.ee作了科学规划,为全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动因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创新则是企业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从四个方面研究了集群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若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流的教学创新团队对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蚁群模型理论和集体效率理论对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和治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蚁群模型理论是资源共享、和谐共生、互利共赢集群式发展的典型代表,与教学创新团队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集体效率理论认为集群的目的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教学创新团队作为集群式组织形式,实现集体效率最大化是团队治理的首要目的。本文基于蚁群模型理论和集体效率理论提出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路径和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系统22所综合性分校健康类本科专业设置、院系布局等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健康类本科专业设置门类较为齐全,专业设置随着地区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多数规模较大的分校已组建专门的健康学院,服务所在社区健康事业发展。得到我国地方高校健康类本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启示:根据区域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适当前瞻性优化健康专业设置;适时组建专门健康学院,形成专业集群优势;积极强化产教融合,将专业建设与地区发展深度融合,破解地方高校健康专业办学资源紧缺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要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温州高职教育在十年间得到了长足进展,学科种类和专业数量均较多,充分体现了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经过调研,本文对温州经济及产业结构进行了解和分析,对温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几点看法:专业设置要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步骤、原则、要求、方法进行研究与探析,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规律,按照特定的步骤,把握正确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营销商务类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要求,建立包含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商务管理、涉外商务等专业方向的专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对湖北省中职专业设置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湖北省中职基本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商贸旅游三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虽然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但其区域性特征不显著,存在专业设置重复、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且城乡中职专业设置差异明显,还需进一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村中职专业设置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专业作为高职教育面向社会的载体,是学校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创建学校品牌,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战术问题。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专业集群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形势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它作为专业间本质上的“异质同存”关系,与共生理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共生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受到内部共生专业,以及专业间的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等因素制约。基于共生理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建设非对称互惠条件下点共生、偏利条件下间歇共生、对称互惠条件下一体化共生三种模式的专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共生机制要注重专业的差异发展、三重定标、分类建设、协同育人、打造特色,而因校制宜优化专业共生环境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事关新建地方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前瞻性、稳定性”的原则,宜从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新专业、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推进专业群发展、重视学科与专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校企合作”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方式有:聘请企业界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关系;建立“订单教育”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校企互利互惠。  相似文献   

19.
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的需要上看,基于学科专业为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都是势在必行,而且也是突破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以学科专业为背景的英语教学将有助于促进社会所需要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8所独立学院新增专业多,发展快,专业设置雷同问题突出,专业建设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是未建立健全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人才需求预测与论证,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开发能力。要优化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就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市场调研,处理好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抓好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