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铝箔的准备将香烟盒中的铝箔纸取出 ,取出撕去铝箔上的衬纸 ,晾干后剪成 2× 5cm条状备用。2 氧气的制备将实验室用H2 O2 溶液 ( 30 % )按 1∶1 (体积比 )稀释后装入棕色滴瓶中 ,在一集气瓶( 1 2 5ml)中滴入 3滴管稀释后的H2 O2 溶液(约 5ml) ,取一支玻棒 ,将其一端润湿后 ,在MnO2 的粉末中蘸一下 ,取出伸进集气瓶中 ,在H2 O2 溶液里搅一下 ,立即有大量气泡冒出 ,迅速盖好毛玻片 ,待放气泡的速度减缓趋于停止时 ,一瓶氧气就制备好了。3 实验过程取一片铝箔一端裹在粗铁丝上 ,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 ,待火柴快燃尽时 ,迅速把铝…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实验2~4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采取了如下方法: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细沙),观察现象。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铝箔不够薄由于市售的铝箔都不够薄,所以当把铝箔伸入集气瓶中时,燃着的火柴很难把铝箔引燃。因此,往往很难看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现象,更难看到此反应的生成物白色粉末氧化铝。2.氧气不够纯由于氧气是提前在实验室制备好的,而该实验又是本节课…  相似文献   

3.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人教版2006版)教材,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采用了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的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该实验的成功率低,笔者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4.
1 铝在氧气中燃烧 1.1 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5.
器材:一条铁丝弯成如图一所示形状的铁丝钩;一条直径10毫米,长70厘米的铁条也弯成如图形状的铁钩,火柴枝若干;短木棒一条;扁担一条;有耳玻璃杯一只.表演:甲演员拿出铁丝钩,把玻璃杯钩着,向观众说:“有一根火柴枝,我用手指托住它的一端,则它的另一端可以吊起这只玻璃杯.你们相信不相信?” 说着,他把火柴枝的一端放在手指上,个料,火柴枝掉了下来,引得哄堂大笑.他不慌不忙,把火柴枝如图一那样插进铁丝钩,再用手指托住火柴枝的另一端,哩!成功了.观众有的赞叹,有的叫“看不清”.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第十六课《热传导》中的实验1,教材的原设计是:“把火柴的一端用蜡或凡士林照图依次粘在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在指导学生做这些实验时,我发现学生用蜡往铁丝上粘火柴总是粘不好。往往是费了好大的劲粘上一根,在粘第二根时,铁丝一动,第一根火柴又掉了下  相似文献   

7.
1.1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8.
黏合剂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习中也经常用到.笔者经过实践,开发了两个运用粘合剂的化学实验. 一、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由于铝容易被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氧化膜,而氧化铝的熔点又比铝高,故铝箔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形成熔而不落的小滴,即使在纯氧中也不易燃烧.教材中关于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是这样描述的:把2 cm×5 cm大小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此实验的成功率极低,达不到课堂演示效果.为了克服以上不足,笔者重新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第二,铁丝与酒精灯外焰接触面小,受热面窄,热传递慢,如果遇到风,火焰摇摆,铁丝受热时有时无,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  相似文献   

1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39页"热是怎么传递的"一文中有如下实验: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对于该实验教材里使用的装置是:一根铁丝,两个铁架台,火柴,酒精灯。实验方法是: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火柴掉下来的先后顺序。这个实验看似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困难,主要弊端是:在铁丝上黏火柴非常困难。笔者曾经做过  相似文献   

12.
何霖 《甘肃教育》2008,(14):64-6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用砂纸擦亮一段细的铁丝,并将其一端以螺旋状缠绕在一根火柴上。操作时先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将其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此时将看到“火星四溅,放出耀眼的光”的美妙景象。  相似文献   

13.
材料:棉线,火柴,肥皂步骤:(1)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把它放在水中如图(二)(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放在棉线圈中,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们用火柴梗做过游戏吗?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把若干根火柴放在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游戏一如果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最少1根,最多3根,那么如何玩才可获胜?  相似文献   

15.
听话的火柴     
通过下面的实验,你可以很轻松地控制水中火柴的升降。准备材料:水,火柴,空饮料瓶,橡皮泥。魔法进行中:1.在空饮料瓶中灌满清水。2.取一根木梗火柴,在火柴头上包上橡皮泥,仔细调节橡皮泥的重量,使火柴能竖直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16.
《自然常识》第四册的电热实验,所用铁丝和铜丝的粗细、长短要恰当(一般选用线径约1/3毫米,长300毫米),才能使实验演示成功。如果一时找不到恰当的铁丝和铜丝,可改用下图所示的材料,效果也好。其操作方法如下:1、在电炉丝和铜丝上,各用石蜡粘上几根火柴梗。通电,记录火柴便下落所需的时间(电炉丝  相似文献   

17.
案例:在教学《热传导》(人教版第九册)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研究热量传递过程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把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每组一块小黑板),有困难可以看书。于是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小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个实验装置简图:学生是这样解释的:(1)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2)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3)不用火柴,用蜡放在铁丝下,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蜡熔化的情况。教师对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没有准备蜡,课后自己做。”全班…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市场上用来包装香烟、糖果或其它食品的“锡纸”随处可见.“锡纸”除了纸基以外,实际上是铝箔.如果收集起来,可用它代替铝箔或铝片进行许多化学实验.现举几例:1.铝的燃烧将一小块“锡纸”卷成卷,在一端插入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燃至快要熄灭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2.跟酸或碱的反应将“锡纸”剪成约2×2cm的方块,团成绿豆粒大小的小球置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即可制取氢气.铝箔可完全反应留下纸基,效果十分理想.3.钠跟水的反应钠跟水反应并需收…  相似文献   

19.
铁丝在氧气里的燃烧:(初中课本演示实验1—3,P_(12))这里的关键是选择含碳量较低的铁丝.钢丝含碳较高,且含合金元素,不适用.可把窗纱上拆下的铁丝打光使用.铁丝绕成螺旋形也很重要,螺距不可太宽,以免热量不集中,不易引燃.火柴梗只要一根火柴的三分之一,把它充分燃过再伸入瓶中,以兔火柴梗消耗过多的氧气.碘离子的检验:(初中课本实验八,P_(224))把AgNO_3溶液滴入KI溶液,产生黄色AgI沉淀,滴几滴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但有时会出现溶液变为橙黄色的现象.这是因为所用的硝酸不够稀,把剩余的I~-氧化成I_2,少量的I_2溶解在水中呈橙黄色.这个实验关键在于硝酸的浓度,一般用1:5的稀硝酸或者更稀一点,即可避兔干扰.也可采用两种改变程序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干扰.一是在产生沉淀后分离沉淀,然后对沉淀滴入稀硝酸;二是先给试管注入AgNO_3溶液,然后往试管内滴加KI,产生沉淀后加稀硝酸.  相似文献   

20.
一、换材料,自主动手感知 “要尽量让学生人人能动手、参与”,“要尽量让学生利用熟悉的东西进行探究”这是当前指导我们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两个要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热传导》一课中,书上有这样一个的实验:将火柴一端用蜡或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上,在铁丝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火柴从接近火焰的一头向远处依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