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教育重视文化课程知识传播,对体育的忽视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弱,户外拓展能力不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要求下,体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体育社团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先分析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原则,之后探讨建设对策,目的是通过体育社团的辅助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蒯斐  郭殿祥 《体育风尚》2023,(12):83-85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地域所独有的文化符号。珍珠球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推动珍珠球进校园,对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学校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1],社团的学生都是出于兴趣主动选择加入,社团成员之间也因为共同的爱好而团结协作,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之体育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珍珠球在校园传承中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改进。目前,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传承中,依托学校体育社团开展传承是珍珠球进校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恒江  王摅钧 《精武》2013,(17):86-86,160
体育社团是在高校中由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社团,它不仅是构成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促进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社团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对学校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组织。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对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增加校园活动的层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具有作为文化载体的优势,本文探讨了影响高校体育社团文化载体功能发挥的因素.提出高校体育社团充分文化载体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生体育社团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文章为促进学生体育社团良性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就山西省五所高校的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与校外群众性体育组织相比,具有专业水平高、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社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社团通过与校外群众体育的交流以及指导,带动校外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校外群众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集美大学航海类专业体育课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国内部分航海类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考虑不足、课时设置少、体育课程不符合学生未来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建议:应将传统球类项目转为社团俱乐部形式课余开展;创建具有航海专业特征的体育课程,可选择船员基础类、健身类、棋牌类和社团俱乐部类等为主干课;结合"航海类院校半军事化管理"的国家政策要求,设立部分军事体育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进行阐述,提出设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建立完善的体育考核机制、提高体育课程结构设置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季武  卢兴永 《体育教学》2012,32(12):51-52
学生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校园中最具影响力、最为活跃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据调查显示,高校和高中阶段体育社团的开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在初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学校对体育社团的建设至今还没有一套较完善的运作模式.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围绕着考试、达标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忽视了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关键期.对此,我校用体育社团活动的实践范式,在推动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厦门市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学生参与程度低;体育社团会员构成中,男生与女生有显著差异;会员对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评价总体较好;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希望选择体育社团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对体育社团运动项目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要从体育政策、组织管理、项目设置、舆论宣传等方面入手,推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选择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应是一种具有自律自主及自为性文化品质的构建性文化,其本质是把体育课程文化作为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来理解,重视的是通过学校体育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许在华 《精武》2012,(21):72-72,74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技术以及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丰富在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和体育文化有重要作用。体育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在校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体育社团特点,大学生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原则、内容、方式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应如何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对外交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缺乏外在的延伸性,交流多限于校内,并且交流方式多限于友谊比赛、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资源匮乏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瓶颈要素。并提出把社团文化的建设贯穿始终,形成社团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体育社团的民主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运城学院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管理状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规律,提出运城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中,倡导多方力量给予其支持,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完善运城学院的体育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培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它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变性的需求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运动竞赛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反映,一般是通过体育社团来开展的,其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访谈和个案分析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社团联合会与体育部“双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多种组建方式为体育社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体育社团将是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联合式”体育社团组建方式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兴趣是推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采取的策略包括:丰富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整合课程资源,开展仿真教学,拓展学生兴趣,建设高职学生体育社团,深化学生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及访谈法等,对山西大同大学的五个体育社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五个体育社团主要是自发组织形成的,男会员明显多于女会员,运动场地缺乏,成员不稳定,指导教师较少,缺乏学校重视与支持等问题。为今后大同大学体育社团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提高第一手资料,从而促进大同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进而使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