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这段话比较客观、完整地概括了教育的多重功用。由此可见,教育是以生命为标的的,是对生命的充盈、提升和成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实现入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问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成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4.
杨飞云 《天中学刊》2011,26(1):132-135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成为保全生命的关键因素。从近年来发生的大型自然灾害以及各种人为灾难中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意识和自救技能,这已成为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它不仅能够为挽救生命获得希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趋利避害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5.
灾难教育不仅从技术上提供应对灾难的应急措施与应变能力,而且更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让学生领悟生命的重量,开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进而构成对当下生命教育的启明.作为开展灾难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将其纳入常规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领域,通过整合与渗透的方式使生命的无上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据此,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指出:"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1]而在以"主知主义"为教育哲学观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了对知识的注解与记忆过程,完全叛离了教育的生命内涵,缺失了生命的意义。教育应该回归生命本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渗透追求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生命教育内涵:认识生命,感受与获取生命内涵、存在及其延伸;体验生命,感悟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赢得情感与价值;完善生命,开启生命智慧,不断超越自我,达至精神自由。而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则是文本教学,即通过文本教学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呈现了突发、频发的态势,然而这与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缺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本研究从宏观把握、中观构建和微观切入的视角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灾难教育(磨难教育),即"灾难应激",是指当一个人处于突发灾难之时,如何作为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生命遭到损害。真正的灾难教育不仅是关注灾难本身,而是通过灾难让人们对生命生活的反思更加深入,并且正确、科学、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挫折、痛苦和恐惧。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劣以及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世界各国被迫进入灾害频发的风险性社会。印尼政府高度重视灾难教育,2010年制定了一项“减少灾害风险”的国家战略,构建了颇具特色的灾难教育体系。该国的灾难教育确立了以提升学生灾难素养为宗旨的目标,兼顾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态度性目标;选取海啸、洪水、地震、滑坡、火灾等灾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螺旋式分模块、分学段地组织教学内容;借助学科课程渗透、专门课程、“自我发展项目”等多样化的途径实施灾难教育;着力开发“境域化”与“多样化”的灾难教育资源。这对于我国灾难教育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实施模式的选择以及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用诗歌一般的词句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使我们领悟到教育的本真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13.
张立敏 《考试周刊》2014,(37):29-30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文学鉴赏、情感体验和作品内涵领悟等能力要求。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陶冶人和教育人。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现今世界快速发展对传统语言带来的冲击,人文主义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现时代,教育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必须建立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上。教育要走进生活、关注生命、体验情感,要把教育当作生活来创造。从完整的意义来说,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既是教育向生活的贴近,也是生活向教育的延伸,即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育回归了生活世界就是将教育与人置身于现实世界之中,在领悟人的使命中去除生活事实的遮蔽,达至澄明和无蔽的自由存在状态。因此,人的自由存在及其本质实现是教育回归生活的终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雅斯贝尔斯(K.Jaspers)曾说过,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数学课堂是否也体现着这样灵动的原生态的生命的教育呢?"在没有基本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要求学生大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耗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质量‘双低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罕见灾难的发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价值,也让我们愕然警醒:灾难教育本该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相对于某些灾难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灾难教育是极其薄弱的。普及灾难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应对灾难的能力,减少灾难事故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有必要的。灾难教育理应由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人为环境灾害事故不断的形势下,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对学生的环境安全教育,对减少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长效机制看,环境安全教育可通过两种途径得到较好的落实:一是学校开设安全教育系列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安排相关的环境安全教学内容;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