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2.
向曹冲挑战     
教《称象》一课时,在深读课文阶段,我问学生:“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哪个好?好在什么地方?”“曹冲称象的方法好,用他的方法称象简便、省力。”“用曹冲的方法好,他不用另外造秤,造一杆大秤很麻烦,即使大秤造好了,要称大象也不方便。”“用曹冲的方法还不用宰象。”学生互相启发着,回答得头头是道。“那这个好办法,曹冲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进一步引导。“因为他很聪明。”几个同学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于是稍加点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在…  相似文献   

3.
一点建议     
小学课本《自然》一年级下册第7课“秤”中,有一幅“用杆秤称一称你身边的东西”的插图。我们认为,图中执秤的小朋友用左手提秤提是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训练,而且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训练思维。使学生能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学会用创造性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素质,使学生受益终身。一、重视发掘课文中蕴含的创造原理,训练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发现新联系解决问题的创造原理,其中发现的新联系可分为以下四种:1 在事物原有联系中间纳入了一些环节,发现了新联系。例如《称象》这篇课文,“象”和“秤”之间直接联系无法解决问题,而曹冲在这两者之间插入了“船”和“石头”两…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 ,这么高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想知道吗 ?二、研读解疑(一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自己轻声地读课文第三段 ,边读边想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造大秤宰大象3.联系上文理解“直摇头”官员们提出“造大秤”、“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官员们说的称象方法是不现实的 ,从而理解曹操“直摇头”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过渡 :曹操的儿子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 ,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相机理解“才”的意思 )(二 )学习第四段1…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课《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官员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并想出“造大秤”和“宰象”的办法。七岁的曹冲则想出了把象赶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处...  相似文献   

7.
小语四册《称象》一文,课后有两个问题:(1) 官员们打算怎样称象的重量?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2) 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曹操为什么点头微笑?学生通过讨论问题(1) 认识到,官员们想的,就是平常人们用秤称的办法,而这是不行的。通过讨论问题(2),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地叙述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到此为止,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一位有  相似文献   

8.
古时曾有一个名叫曹冲的孩子用一只船给大象称了体重。而杭州电视台有个科技栏目,叫做“不可能的任务”,每周一期。这个栏目推也了这样一个难题:谁能用最小的秤给大象秤体重?开始,没人应战,普遍认为这确实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后来,一个名叫周岷的青年教师来到电视台,声称:“我可以用弹簧秤称起大象。”果不其然,在杭州市动物园,周岷用一只小小的弹簧秤  相似文献   

9.
谈谈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无理数”并非无理.你买了二斤苹果.曾想过吗?恰好是二斤整吗?若你仔细称一称,可能是2.01斤,如果用一杆精确些的秤再称一下,又可能是2.012斤,再仔细地称,也许是2.118斤,…….从辩证法看问题,假使我们有足够精确的秤,允许我们不断地数下去,那么可能永  相似文献   

10.
如何盛水     
晚饭后,小华的爸爸在桌上摆了一大一小两个水桶。爸爸告诉小华“:现在小水桶能盛水4千克,大水桶能盛水11千克,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千克水来?”小华听了赶忙要去找家里的秤。爸爸马上拦住他,说“:记住,不要用秤称。”不能用秤称,那该怎么办呢?小华一时给难住了。请你想一想,这5千克水该如何盛呢?聪明巫答案: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把小水桶内盛满水倒入大水桶内,再把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内。第二步,继续把小水桶盛满水倒入大水桶内,大水桶只能盛11千克水,原来已倒入8千克水,现在只能倒入3千克水了,这样小水桶内便留下了1千克水。第三…  相似文献   

11.
称猫     
小刚送给明明一只小猫。小猫长得真快,转眼间就成了一只大花猫了。小刚对明明说:“我们来称一称它有多重吧。”明明说:“行,那就到我家称吧。”明明刚把小猫放到秤上,小猫就从秤台上跳了下来。连试几次都称不成。怎么办呢?小刚想了一会儿,对明明说了自己的计划。小刚抱着小猫站在秤上让明明看秤。“23千克。”明明说。小刚把小猫放下来,自己站在秤台上,“21千克!”小刚和明明叫起来。他们都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称猫@席苑$河南省中牟县直第一小学新芽报刊社!邮编:451450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位靠卖锅盔馍发家的王老板,刚做生意时,对请来钉秤的人说:“你钉的秤,若能将九两馍称成一斤,除工钱外,再赏你二两银子”。王老板出门后,老板娘对钉秤人说:“你钉的秤,若能将一斤一两馍称成一斤,除工钱外,我再赏你五两银子,但要对我当家的保密,他回来后,你就说按他吩咐钉的秤。”钉秤人按老板娘吩咐钉了秤,又按其吩咐回复了王老板,领了七两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此后,王老板用这杆“特钉”的秤,生意越做越红火,同行一天卖一担馍都吃力,而王老板一天至少能卖五担馍。夫妻俩忙不过来,只好请帮工。渐渐地,王老板成了闻名遐迩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3.
生动的一课     
今天,我随着母亲去卖菜。到了菜市场,母亲把菜摆好后,叫我先看着,她去推板车。母亲离开后,我大模大样地坐好,俨然一个小老板。一个阿姨提着篮子,走过来问:“这菜怎么卖?”我吞吞吐吐答道:“一……一块钱一斤。”她拿起一把菜,叫我称,我拿起秤一看,慌了神:“这种秤我不会用,怎么办?算了,还是蒙吧。”我拿起秤,装模作样把秤砣在秤杆上左右移动。她靠过来看秤,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她说刚好一斤,我才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又来了一位穿着简朴的老爷爷。他很慈祥地问我:“小姑娘,这种菜多少钱一斤?”我没有上次那样紧张了,轻声答道:“一块钱。”他说…  相似文献   

14.
称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或杆秤等来直接称量,称“重物”质量则常用地磅秤.如没有这样的秤,则就需要另想办法.下面介绍几种运用杠杆平衡条件来间接称量的方法. 一、一秤两称法(又叫换位法) 该法要点:用一支杆秤对换悬挂点和着地点,对同一物体先后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老秤新秤数学老师批评某生说 :“哪有半斤等于八两的 ,这不是胡闹吗 ?”某生说 :“我在作文里写了个‘半斤五两’ ,结果让语文老师批评了一顿。语文老师说 ,过去的老秤都是半斤八两。”数学老师 :“语文课你尽管去用老秤 ,但上数学课时 ,你必须要用新秤 !”看不清楚考场上 ,前排的小华扔给小明一个纸团 ,上面写着 :“‘恍惚’是什么意思 ?”小明在纸上写出答案 :“模糊 ,看不清。”把字条揉成团扔给小华。不一会儿 ,小华又扔个纸团过来 ,上面写着 :“笨蛋 ,这么大的字还看不清楚 !”该干什么小强还没想好晚上该干什么 ,他拿出一枚硬币抛向空…  相似文献   

16.
手称扑克     
我们班的“数学大王”王宁宁,正在表演手称扑克。“别人称东西用秤,我只用手就可以了。”宁宁说完,拿出一副扑克牌:“你随便抽出一叠,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它有多少张呢。”丁强急不可耐地抢过扑克牌,从中随意拿出一叠。大家悄悄数了数,共41张,然后交给宁宁,催促道:“快称称  相似文献   

17.
称猫行动     
每个人的记忆宝箱里,都收藏着许多有趣的事。而我却珍藏着一个由称猫得来的启示。那是小学一年级时的一天,我的脑子里忽然浮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称一称小花猫的重量。想到做到,我马上行动起来。我迈着“猫步”,来到正在熟睡的小花猫身旁。“嘿”,我一把按住了小花猫。然后,我“差遣”爸爸给我找来一条绳子,紧握住小花猫的4条腿,用绳子把它绑住。哈哈,这下我可以知道小花猫有多重啦!我抱着小花猫来到秤前,把它放到了秤  相似文献   

18.
找规律     
我们班的“数学大王”宁宁,正在表演手称扑克。“别人称东西用秤,我用手就可以了。”宁宁说完,出一副扑克牌:“你随便抽一叠,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道它有多少张呢。”丁强急可耐地抢过扑克牌,从中随拿出一叠。大家悄悄数了数,41张,然后交给宁宁,催促道“快称称看有多少张!”“别  相似文献   

19.
课文《称象》具体记叙了7岁的曹冲,能从官员们的错误意见中,反其思路,提出“用船称象”的好办法,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是一篇引导学生感悟“思维创新”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我有办法了     
我和孩子们一起认识“克与千克”。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估计一下1千克有几个苹果,并放到袋子里,用秤称一称,看哪个组估计得最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