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形象影响游客的主观感知、决策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文章采用IPA数据分析法对开封历史文化古镇——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探析影响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发现朱仙镇的“独特民俗”“特色餐饮”“服务质量”“餐饮卫生”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正向影响,而“可达性”“旅游安全”“服务设施”“特色住宿”“内部交通便捷”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朱仙镇的实际感知形象低于期望形象,因此要提升朱仙镇的形象,亟须提高朱仙镇旅游形象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工业旅游体验营销对游客认知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4,(9):109-113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的理论引入到工业旅游研究中,构建了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服务流程、人员、空间环境、联合等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和游客认知度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实证检验发现,广告和宣传品、事件营销、操作体验、主题口号、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游客认知度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牟红  雷子珺 《未来与发展》2013,(12):110-113,67
本文提出了旅游共生空间是旅游空间的时序结构演进与要素结构生长的结果,其形成有两大原因:自然演化与发展干预,以自然演化为基础的空间结构,因为保证了空间单元之间的高关联度.而具有可以生长的共生特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长江三峡旅游共生空间时序结构的原生轴、共生廊、构造带、基底圈四个层次;并根据空间共生要求,以强化共生边界为目的,构建了长江三峡“点-轴-圈-网”的旅游共生空间要素结构。  相似文献   

4.
曹兴平  贺涵  冯琴  胡家镜  郭凌 《资源科学》2020,42(5):933-945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目的地形象形成的前提,也是游客旅游决策的前置变量。成熟的游客将会投入更多资源参与决策过程,也更依赖目的地意象而非目的地形象作出旅游决策。本文以安徽宏村为案例地,以发表在旅游社交网站中的游客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1软件进行内容编码,并用UCINET6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编码后的节点数据进行了共现网络的量化分析,从景观元素及元素组合两个层面解读游客对宏村的意象感知。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和建筑构成了游客凝视下宏村的主体意象元素。由徽派特色民居和古村落水景等元素构成的“水墨宏村”意象游客关注度最高。空间上,各种景观元素有机组合,人文建筑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田园景观与古村群落相互映衬,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古村落乡村生活画卷相得益彰。本文还基于游客照片分析的目的地意象研究个案,解读了游客凝视焦点和核心诉求,总结了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及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古村落目的地明确自身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向,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和供给,精准打造古村落IP并进行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问卷调查和spss 17.0分析工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重要景点“中国雪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中国雪乡游客以观光为主,冰雪文化不浓,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特别是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等满意度最低,从而引发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反思.认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应融入北大荒文化、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等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加强网络和影视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冰雪旅游景区的监管,走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蒋依依  汲忠娟  谢婷 《资源科学》2019,41(5):943-954
为揭示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及影响机理,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社区依恋、社区关注、旅游获益感知、旅游成本感知和旅游支持度5个要素组成的概念模型,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就台湾地区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支持度进行了调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4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台湾地区居民的获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对大陆赴台旅游的支持度会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社区关注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度,同时还会通过获益感知间接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度;社区依恋会通过获益感知间接负向影响支持度;社区依恋和社区关注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没有对支持度产生影响。台湾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对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支持度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旅游地相关政策制定需重视维护居民与社区关系,并积极提高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通过保障和协调居民—社区关系提高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企业的双重网络嵌入对学习空间的影响.学习空间对两种类型创新的影响,以及开放性沟通氛围在双重网络嵌入和学习空间中的作用.对于收集的407份问卷,利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化网络嵌入对学习深度有正向影响,而对学习宽度有负向影响;超本地化网络嵌入对学习宽度有正向影响,而对学习深度有负向影响;学习深度对渐进式创新有正向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有负向影响;学习宽度对突破式创新有正向影响,而对渐进式创新有负向影响;开放性沟通氛围在双重网络嵌入和学习空间中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给出一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新歌  虞虎  陈田 《资源科学》2019,41(12):2237-2247
地方“失忆、错忆、残忆、断忆”危机背景下,探究“留得住乡愁”的发展模式、传承和保护城乡记忆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发展被认为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有效途径,凝结着本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然而,目前鲜有学者对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结合蚂蜂窝、携程网平台发布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关游记文本,采用ROST CM6软件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了识别,并构建其维度。研究发现: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不同维度相应地包含了多个范畴;游客对乡愁文化元素持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劳作场景、传承技艺类元素表现出普遍的欣赏和赞叹,而对于建筑风貌、社区生活、乡土故事、地方节庆,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领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留住乡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资源科学》2019,41(2):372-380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②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③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旅游形象是影响国际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国家旅游形象将显著提升国际游客的来访意愿及其旅游体验;因此,如何捕捉游客心智中的国家旅游形象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尝试构建国家旅游形象的圈层模型,识别出国家旅游形象的四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标志物层、体验载体层、认知形象层和情感形象层.借助该圈层模型,并以中国入境游客为例,探究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现状,为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旅游形象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向阳  杨颂  汪波 《资源科学》2015,37(12):2394-2403
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提升目的地形象对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规划旅游景区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认同理论,构建了基于文化认同、游客涉入度和目的地形象三因素假设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此三因素作为重游倾向的前因,进一步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方法,以塑造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发现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作用,目的地形象正向引导游客重游倾向。同时,证明了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无直接关系,目的地形象在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文化认同要素在游客构建目的地形象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通过对国内古镇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综述,总结了目前我国古镇旅游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的薄弱之处,予以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13.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4,(32):222-223
广西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自从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以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然而作为古镇旅游基础设施之一的旅游交通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古镇的旅游业发展。文章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总结出旅游交通制约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古镇旅游交通的建设及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传统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角度出发,了解拉萨市藏族锅庄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丰富拉萨市旅游产品建言献策。通过对拉萨市藏族锅庄舞的区域、受众群体、作用以及传统锅庄舞的不足等进行调查分析,从旅游的角度研究游客对锅庄舞的认知度、吸引力以及将锅庄舞作为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能性,从而丰富拉萨文化旅游的内容,促进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传承和保护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宗宣 《大众科技》2013,(6):324-327
近十年来,桂林市内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而韩国客源的减少最为突出。基于旅游六要素的调查显示,韩国游客对桂林的整体旅游环境满意度不高,尤其是餐饮、住宿和交通环境。扩大桂林韩国客源市场,需要在保持桂林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韩国文化的元素。桂林国际旅游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旅游环境。唯有创建多文化特征的韩国客源市场营销模式,才能吸引更多地韩国客源来桂林旅游。  相似文献   

16.
社会空间生产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当前空间生产重心已经从物质层面升级到个性化与精神层面.文化构建创造的社会过程即是文化生产.各种空间文化生产与再生产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物质空间向文化空间转向.在多元文化社会里,文化生产广泛地为文化的物质表征形态,借助物质载体进行文化生产,不断迎合市场需求.拥有文化空间和文化储存的经营者必定追求平衡稳定的生产发展.过往对历史古镇文化空间生产的研究多从旅游角度展开,缺少机制的研究,而新现象中文化符号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空间文化生产理论出发,在构建文化空间生产逻辑的基础上,剖析文化空间的形成及生产逻辑,为变革时期古镇文化空间生产提供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旅游时代,重游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根据对嵩山少林寺游客旅游动机公因子与再次重游、向他人推荐意愿间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方程模型。研究发现休闲、声望、文化、社交动机与重游意愿有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休闲动机和声望动机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再次重游有着正向影响,休闲、文化、社交动机对推荐意愿有着正向影响。而声望、新奇、放松则与重游意愿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高丹丹 《科技广场》2012,(10):239-242
随着个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大众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对博物馆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经济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应将体验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泉州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措施,提升泉州博物馆旅游吸引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不应只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拍拍照片而已,旅游的更深一层意义是"体验"。旅游过程中角色的体验、人与自然互动的体验、征服或融入自然的体验、回归历史的时空体验、异域文化的体验等是游客追求的境界。而体验的过程中有好有坏,有喜有忧,但是不管如何,它都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旅游者也会在这些或自然或人文的景观里悠然漫步,享受着它们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人生感悟:微醉、伤感、独处、热烈、欣然……  相似文献   

20.
旅华韩国游客旅游动机细分研究——以九华山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动机细分旅游市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文章在对到九华山旅游的韩国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韩国游客到九华山旅游的动机主要有5种:即佛教朝拜、亲近自然、休息放松、文化体验和便利与购物。基于动机因子的K-均值聚类分析将韩国游客分为多目的追求、休憩和体验3种类型,其中休憩型游客占的比重最大为43.9%,其次是多目的追求型为32.4%和体验型游客为23.7%。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韩国游客类型与性别、年龄、职业、个人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游览次数、宗教信仰、停留时间、旅行方式、购物偏好、满意水平等人口统计和旅行相关特征的关系,分析了各类型韩国游客的特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提出3点管理建议: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改进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