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重点制”的实施已经超过20年了,并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鉴于出现的严重应试教育倾向和择校竞争又逐步地淡化了小学和初中的重点学校称谓并把高中重点学校称为“示范学校”,着重强调它的“实验性”和“示范性”。人们认为这种体制最大的优点是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条件下迅速地提高了我国的教育质量,尤其是它保证了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有利于他们成才。在满足于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提出如下疑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在推动少数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加快精英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重点学校制的英才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所引发的择校行为等。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公平性。为此,必须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出发,确立“成人”培养目标;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出发,实现教育政策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90年代学校分层及其教育平等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的“学校分层”特指政府对中等学校进行的重点和一般的区分。我国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分,以及重点学校的建设,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围绕其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多方面效应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集中分析我国90年代学校分层过程及其教育平等效应,期望为人们理解学校分层提供90年代的史实和一定的理论视角。一、我国90年代学校分层概述 (一)普通高级中学的分层 1995年7月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文章尝试通过对此报告的解读,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转型”的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接着,文章重点解读了报告提出的“一个理念”、“两个回应”和“多元主体”,指出未来学校的发展旨在弥合经济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的矛盾,关注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设计与学习经验培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以推动学校转型;然后,文章对当下行动与理念之间存在鸿沟这一现实进行了反思,提出从人才培养、意识与行动转变、理念强化三个角度进行改革;最后,文章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提供策略参考与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这一校本的概念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学校校本教研的思路也正和这一精神不谋而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始终把重点放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上,不但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教育科研得以扎扎实实地推进,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价值目标,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然而,这一理想的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任重道远,就我国而言,这一道路更是漫长。近年我国出现的“重点学校办分校”现象,是教育非均衡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在这里论及的“重点学校办分校”是指公立名校或者通常所谓的公立重点中小  相似文献   

7.
国际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产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外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被认为是促进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种“学校——企业”的合作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中。并在英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完善和体现。这种模式经受了实践的考验,被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最佳职教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职能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的原则,认真研究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精英主义教育体制与重点学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重点学校的建立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确立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是中国近二十年重要的制度选择,这种由政府部门认定划分的重点学校的发展体制以及由重点与非重点的政策所引起的基础教育中学校的两极分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刻。重点学校制度的建立集中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促使重点学校成为一般学校的样板。把学习成绩优异者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集中起来,在较好的教育条件下促使部分学生优势发展,作为国家的预备精英层。重点学校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组织中的精英主义取向。在“文革”以后的教育重建期,在政府  相似文献   

9.
一、“重点学校”何以成为问题 其一,重点学校建设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日益拉大。在建设重点学校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落实这个政策和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惜余力地把有效的财力用于重点学校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的教学楼、体育馆等校园建设攀比而上,导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悬殊加剧,普通学校和民众不公平感加深。在当今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重点学校制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抱怨。  相似文献   

10.
提到教育的不公平,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重点学校”、“名校”、“穷校”这些概念,这些概念明显地暴露出教育的不公平,庆幸的是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深刻反省我国教育的"重点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nce the 1980s, “key school system” (KSS) in basic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school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about many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failure to attain educational objective, being away from the goal of education equity, arising students’ mental or emotional problems,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vicious competition among schools and so 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oblems are tied closely to “KS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a deep reflection on it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Translated from Jiaoyu Xuebao 教育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 2006, 2(2): 36–42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 is a recent introduction into the curricula of the Spanish education system, and applie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university, but also to basic education. In both cases, the meaning and use of the term have differed, sometimes giving rise to confusion. There can be no doubt, however, that this incorporation has been of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ne hand, it 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debate between those who consider the concept to respond to economistic arguments, removed from educational realities, and those who believe it to have a transformation potential that cannot be ignored. On the other, incorporation of the concept is leading to a series of modifications in school practices and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hose consequences we are not yet acquainte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ituation crea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key competences in Spanish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seeks to gauge the potential this offers for improving opportunities for success at school.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key competences are a reformulation of educational intentions, whose consequences for school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largely depend on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tra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在给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教育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水平低、教育债务沉重等是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系,制定教育均衡发展系数,改进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清理偿还农村中小学债务,以及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重点中学的存在是否牺牲教育"公平"?损害教育"平等"?对此争议一直不断.本文认为,教育平等的要义在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要实现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平等,就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重点中学对实施因材施教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与追求教育平等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当然,要使重点中学在促进教育平等中起到更大作用,还须满足多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村教育尽管在税费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教师问题、县乡管理体制问题、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应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改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县域农村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持续有效的制度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扶贫措施,逐步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农村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建立健全的教育督导机制,着力建立县级行政区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估制度,是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教育行政督导工作的重点,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的根本任务,是督促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中小学实验全面素质教育,推行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1980s, key school system  (KSS) in basic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school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about many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failure to attain educational objective, being away from the goal of education equity, arising students  mental or emotional problems,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vicious competition among schools and so 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oblems are tied closely to KSS . As a resul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a deep reflection on it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中职免费教育政策既是提升中职学校吸引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职教发展战略的诉求.纵观十年,该政策在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增加初中毕业生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偏离教育公平目标、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降低了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等问题.因此,后续政策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财政保障体系;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