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推动,本文结合实例谈谈"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读图"具有直观形象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许多重要变革,图像对于教学过程的辅助也具有许多重要的优越性。首先,"读图"具有直观形象性。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图像相当直观,同样的信息用文字来传递往往需要较多的语言组织,图像则不一样,当图像呈现在学生们眼前的那一刻,所有信息便都充分展现了出来,并  相似文献   

2.
郭晶 《基础教育研究》2010,(1):46-46,48
早在1964年,著名的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宣告:图像时代已经来临……应和了文字人到图像人的变化。图像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图像阅读的兴趣大大超过了文字阅读的兴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建构他们的心智的主要资源。[1]今天,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学生就是  相似文献   

3.
文字与图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方式,在被喻为"读图时代"的今天,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总的来看,文字与图像属于不同的符号体系,读图具有先天性而读文具有后天性,文字与图像存在"观看"的差异性,文字"静观"与图像"动感",文字具有抽象化特点而图像具有具象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进入今天的图像传播方式。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信息的读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文字读取变成了图像读取。因此也可以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是"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的影响力非常深远,特别是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读图时代"为背景,对"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讨论和解析,探讨"读图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展开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开始了对文字的“入侵”,人类从此开始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引起了阅读观念、阅读方式的改变,现代阅读也由此兴起。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化的奔涌大潮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看图或图像成为阅读主流方式之一。身处“读图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通过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涵。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读图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图文对比、质疑问难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和读图力,在去伪存真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的网络诗歌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由文字审美向图像审美的嬗变,也即由"字思维"向"图思维"的转变。总的来说,网络诗歌在读图时代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图像诗、超文本诗和多媒体诗。对此三类诗歌的分析解读,既有助于把握当下读图语境中网络诗歌的审美风向,同时对客观界定图像审美之于诗歌审美的关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读图时代”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泛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读图时代”传记作品的美学评判,提出了传记文学仍需把握文字主导地位,图像为附的态度,但是对图像不是看作是一个没有活力的附属品,相反它是像寄在主体内充满活力的寄生物。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电视、电影、网络,都在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我们足够的注意力,使我们丧失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我们在恐惧读图时代破坏了对文字阅读的专注力,使我们丧失了深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妨承认图像阅读,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才是关键。所谓读图,主要指静态的图像阅读和动态的影像阅读,为方便表述,统一称为图像阅读。图像阅读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信息量大、现场感强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0.
打开学生的课本、教学资料、阅读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图像”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每篇均有配图,而中高年段的课本中图片的比例也相当大。在教学课件中,影像的出现更是比比皆是,阅读材料中所推荐的内容也不只是文本,“图像”越来越多地走人阅读教学的视野,“读图时代”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而教师们则一直担心着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下降,于是当阅读教学遭遇“读图时代”,似乎真的出现了一场图像对文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卢君 《内蒙古教育》2006,(10):41-42
目前,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正向新兴的图像阅读方式发生着转变。所谓“读图”,是读者对以图形为主体阅读内容的一种方式。在当今社会,图像压倒了文字,转而成为一种文化的主因“。图配文”的流行表明,文学在图像面前显得异常软弱,它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青少年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衰退,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文化范式。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图像超越了文字的霸权,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主导。青少年“读图”当然有其积极的时代意义,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一“、读图”对…  相似文献   

12.
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读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图”与“读文”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字与图像是一种相互补充、协调的关系,图像阅读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应成为读图时代语文阅读能力的双翼。只有实现图文互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摄影在发明之初,它的纪录性和可复制性给绘画等传统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摄影在图像复制和传输方面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在晚近文化中,人们的意趣已从文字投向图像,图像大量繁殖,社会已发展到"读图时代"。本文意欲从摄影的纪录性、主观性和复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性等几个方面,探讨摄影在当今读图时代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洪宏 《江苏教育》2012,(Z1):77-78
图像是一种视觉形象,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代人来说,观看这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感性形象,相对于主要诉诸理性的抽象文字阅读来说,显然要轻松和容易得多。而且,在一个信息大爆炸并且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字阅读所必需的沉思默想,难以赶上信息更迭的节奏,而读图显然又比读书能更迅捷地吸收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图像古已有之,但活动图像的创造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是活动图像的主要代表,也是读图时代的宠儿。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跨入艺术门墙为时未久,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就为之欢欣鼓舞,撰文为这一新生的使人重新成为"可见的人"的视觉艺术鼓  相似文献   

15.
孔凡娟 《文教资料》2009,(24):94-95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促成了由"读文"到"读图"的转变.这就激起了众多学者内心对文字的前途和命运的深沉焦虑,从而打起了反对之旗.其实经过比较,图像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亦可以创造经典,厚载深意,并且图文可互补并存,相得益彰.由此,学界应以宽容心来对待"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16.
弥漫的图像     
我们的确正遭遇一个海德格尔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对于“图”的广泛阅读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广义“读图”之“图”,不单指静态之图片,而是泛指一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不是概念(语言)的界面方式。在当今视觉形象富裕过度的“图像时代”,文字会变得更加珍贵,文字不会远去,文字阅读永远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图像文化素养成为当前美术教育面临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解图像的语言系统、语义信息和文化意蕴以及运用迹象论的观点来解读图像。类文字图像可以作为培养图像文化素养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与文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从“文本”到“图本”的转化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影响是深刻的,面对“读图时代”,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读图时代:是将幼稚进行到底。还是培养有思想的受众? 这个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面对纷杂的信息,我们的目光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因而,视觉符号生动的形象、浅显的表意,要比文字和声音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图形、图像逐渐成为当代青少年课外阅读的主体内容。许多事实表明.“读图”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使他们的思想幼稚化.逐渐丢失了生命体验的悟性。影响了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和摄影器材更新,图像的摄取、欣赏从上世纪中末期的高雅、娱乐享受衍变为现代人之间一种无需语言和文字、直观纪实互通信息和交流文化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读图”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本文就数码摄影在当今“读图时代”地位与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