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音乐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音乐都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音乐的使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它正常的功能,它的特殊功能同样使人们受益无穷。音乐胎教、音乐治疗、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就从它们本身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殷璐 《考试周刊》2011,(18):233-233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自从人来诞生以来,音乐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音乐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则起到了陶冶情操、提高人类修养等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素养成为人类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为一种美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中的艺术美无处不在.语文文本是一种符号的艺术.语文的文本符号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字符从产生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力.它所承载的语言、思想、情感也同时发生.因此,语文文本不仅仅是载体,它更是人类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有其美术、音乐的特质,它与美术、音乐本身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印象派钢琴音乐从它的产生开始就被蒙上了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在19世纪欧洲社会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印象派钢琴音乐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它具有完整的曲调结构和风格,又具有个性的和声和音阶。总的来说,印象派钢琴音乐是一种以印象派为核心的一种表现情感或客观事物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会对你说, 工作意味着诅咒,劳动带来了不幸。 但我要告诉你。 当你工作的时候, 你在实现着人类最深远的梦想, 这个梦想从刚一诞生开始, 实现它的任务就落在了你的肩头。  相似文献   

6.
钢琴音乐文化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与宗教一同进入中国后,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顽强生根的。20世纪初,大量优秀学子纷纷出国,不仅带回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社会。同时,国外的一些传教士与文人也来到中国,向国人宣扬着他们的文学、宗教、哲学、音乐等等。在这些社会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我们将它同化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将它融入了我们的社会中。钢琴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从教堂到课堂,钢琴音乐承载了无数人救国情怀与对艺术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7.
歌唱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音乐艺术,是人生的自然需求,从孩子出生的第一个行为啼哭开始,当孩子们咿呀学语时,同时也在咿呀地学歌唱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歌唱是孩子最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是孩子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基础。歌曲本身带有歌词,歌词能够具体、形象、生动、全面地反映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俗音乐(或称流行音乐、轻音乐),在全世界正迅猛地发展着。从通俗音乐产生开始,支持和反对它的两种意见一直针锋相对。在中国当代,通俗音乐领域曾经是一个森严壁垒的禁区,将流行音乐称为"靡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的诞生之日起,音乐的发展就一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是历史悠久的一门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并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音乐素养也成了人们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为学生开设音乐课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成了教育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音乐是用来听的,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论述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热爱音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曾将“乐”设为其当时所开课程(礼、乐、射、御、书、数)的第二位,并留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至理名言。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音乐就是快乐,是人的感情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唐玄宗李隆基、南宋的姜夔等人也非常热爱音乐重视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在现代社会更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1音乐的作用,音乐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1.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显示生活的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随着劳动的发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音乐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2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人们会在心底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这种前能对人的各方面有很深远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1.3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以绚丽多彩的音响效果感染人;音乐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呈现其音乐形象,所以,它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一种擅长于抒情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主要表现在:1.3.1音乐具有...  相似文献   

11.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音乐的反映。尤其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民族音乐,更使人真正体验到人民的心声和民族的气质。如《义勇军进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这一杰出的音乐作品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乐情绪激动,理直气壮,坚定有力,从诞生之时起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至今仍激励着我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开创  相似文献   

12.
永远有多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的站台,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永远有多远?比时间多一秒就是永远。天上的星光,坚固地镶嵌在天幕上。殊不知,星星在黑暗冰冷的宇宙深处独自放着光,光从诞生的瞬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王玢 《华章》2011,(13)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之一,它从来不是以纯粹的乐音形式存在,而必然和社会文化其它艺术门类相关联,从史前社会的乐舞开始,音乐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就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教唱歌曲、学几条乐理那么简单.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联系更多的相关艺术门类,才能达成音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音乐大众现象是当今音乐文化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体现和渗透在每一种音乐形式中,从民间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由少数人保存着体裁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并发展着。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历史中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趣的。考察团就"大众"的音乐特征对吉首峒河公园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对峒河公园音乐大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峒河公园音乐符合"大众"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功能存在着两种倾向性,一种是沿用艺术理论关于功能的论述方法 ,即把音乐的功能视为与其他的艺术一样,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而另一种是单纯以各种社会音乐观念现象为据,从音乐艺术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实际作用中总结出音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而是属于一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既有继承基因,又有衍变成分;既受社会环境制约,又有音乐思潮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育观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辨证法为核心,坚持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以正确揭示音乐教育的根本规律。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音乐教育现虽然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形态,但它却从宏观方面干预和指导着人的音乐实践.影响着教育效果,具有强烈的参与效应。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观,就会产生相应的教育行为和方式。因此,…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艺术形象 ,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它必须通过声响运动———音乐欣赏才能使人们有所感受。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知识不同 ,欣赏能力不同 ,对音乐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一般来说 ,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官欣赏 ,是一种音响感知活动 ;第二阶段为情感欣赏 ,这是一种感情体验活动 ,它随着音乐情绪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 ;第三阶段为理智欣赏 ,它是一种理解认识的心理活动 ,它能从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 ,使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个…  相似文献   

18.
四季感悟     
地球从它诞生之时,就开始了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历史的长河流过一个又一个世纪,时至今日,人的思想变了,社会变了,世界变了,然而在万物中,春夏秋冬是如此“忠贞不变”,不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每个人自出生起,便会感受到季节的韵味:或阴或阳,或寒或暑,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忠贞的使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不变中蕴含着时时刻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物品来到人间,从一开始就熏染上了人的印记,它的诞生有赖于人的加工,它的流转也要经过不同人的手,或许它曾在一个小男孩身边,不久之后又来到了一个女学生身边。名贵物品向来辗转各人之手,讲述的是关于财富和时间的故事;而普通的物件在不同人手里转着,讲述的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所谓的“睹物思人”,物品里封存着一个人的回忆,也记录着一段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谢慧敏 《滁州学院学报》2006,8(4):121-122,128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打动人的心灵,使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音乐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富有鲜明的社会属性。音乐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精神文化现象,它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