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思考本节课是在课本“四边形”这一章中介绍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后的一节探究课。具体教学内容是: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体验一个数学上的发现(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简单而美观的结论),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投人探究中点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这一活动中,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欧拉解决七桥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把一个四边形的问题转化…  相似文献   

2.
刘晓兰 《科学大众》2013,(3):17+164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3.
刘晓霞 《知识窗》2013,(20):15-15
针对生物课节次安排不佳,学生容易犯困、对生物课没有兴趣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从导课、过渡和结课三个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并逐渐建立角的表象。  相似文献   

5.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将课程进行精简和微缩,一节微课往往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表达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讲解,而是运用视频或者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授课。本文就将就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进行剖析,探索如何将微课作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引课设计的是否成功,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它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知识,或做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小实验,也可以设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布置都是为我们新课的教学起铺垫作用。好的引课应当是新颖、别致的,它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气氛更轻松更愉悦,教学也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导入新课 ,是《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为讲解新内容做的铺垫。在教学的起始阶段 ,如果教师能引入富有魅力的导语 ,以新颖的材料吸引学生 ,就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产生学习新内容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从而为教师讲解新内容打好基础。1 检查复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总结那些与新知识有联系的问题 ,从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中 ,合乎逻辑地提出这节课将要讲解的问题。例如在“直线的投影”一节教学中 ,首先学生一起复习点的投影 ,接着与学生重温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原理 ,然后启发学生 ;如果想画出直线的投影 ,应该怎么办 ?…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物理课,它的课前引入部分既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亮点。课堂引入的好坏,不但决定着学生是否有兴趣、有动力认真听你的这堂课,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想想看,如果一开始上课就进入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没了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对物理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因此,我认为课堂引入要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砸缸     
晓青 《科学与文化》2005,(12):28-28
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由学生提问。我的意图是,学生只要能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勇敢之类,就给予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大家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算圆满完成了。  相似文献   

10.
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讲述《上网获取信息》的教学,主要分析了上这节课的主要思想;这节课在该章节中的位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课时安排以及每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真正使学生做到能想象、会想象。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作文练习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小练笔、扩写、改写文章及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这节习作课的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放飞思维,激活想象童话和寓言故事是学生喜  相似文献   

12.
王增韩 《科教文汇》2008,(19):72-73
一、背景介绍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老教材没有这节课,所以没有教过,心中没有把握,当时觉得不好教,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当时还蛮有创意的,所以今天把它写出来做为自己的一个反思或者是让大家来共同学习探讨。其实我觉得本节课不用多媒体,用实物观察要比多媒体上课来的更加具体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背景:本节课是在全国各地开展"一师一优"课背景下,于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7周笔者在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2节内容——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它是从有理数过渡到式,是后面研究代数式等内容的基础,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压强复习课为例,将概念图引入到物理复习课堂中,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了错综复杂的压强相关概念,清晰地标明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小学美术,能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艺术课。在当今的社会大多数家长认为这门课可上课不上,升学又不算分数,没有体会到美术内涵的美。还有好有好多人认为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事,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芦画瓢,教师就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也没话可说了。这些都是片面的说法,我认为要真正上好一节美术课并不是那么简单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存在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八年级上册《平面镜》的这节课,无论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进行以及课后的实践,我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在探究科学知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郭智勇 《科学中国人》2014,(2S):209-209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有赖于老师的课堂刺激。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往往起始于这节课的开端,正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寓意的。然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听觉神经,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课堂的导入语是因课而异的,这需要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八年级上册及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就是说,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的结论,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有关问题。这导致本节课教学难度大,教学难点集中,经常这节课就成为了八年  相似文献   

20.
孙晶晶 《科学中国人》2014,(5S):127-127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地方特别多,对于采用图片引入、诗句引入、演示引入、问题引入、情景引入和影视引入的新授课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新课时,由于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抽象,为了变抽象为形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本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检测,可以设计表格、树状图、菱形图以及填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