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2.
只有教师真诚地赏识和关注学生的习作,学生就会把习作当作自己愉悦的生活,并在习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确认自我,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并在与教师、与同学、与生活的对话中,有效地促进语言、思维和智能的发展。因而,习作评价要注重人关怀。  相似文献   

3.
习作批改评价语是学生习作批改的重头戏。教师要关注习作批改中的评价语,多给学生一些赏识激励性评价。交替使用四类赏识激励性评价语,唤醒的是学生提笔写作的自信与热情。  相似文献   

4.
怎样改变精批细改这种封闭、单一的作文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突破对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改变"精批细改,改完罢了"的现象,以赏识的眼光审阅学生习作,以多样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促使学生提高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习作,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创造的过程、劳动的成果,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无论学生的习作水平如何,只要提笔作文,他便进入了组合词语、构成句子、组织语群、谋篇布局的文章编织过程,不能说不是一种创造、一个成果,他理应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老师的赏识。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师生良性互动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赏识学生习作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赏识学生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之一。赏识教育可以运用到各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科学创设赏识氛围,把它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一剂良方,充分舒展学生的心灵、发展其潜能,让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习作之路,有效提高习作效率。1构建平等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如地表达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而写作过程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何将这艰辛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主动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新的指引,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尊重愿意,自由表达,把习作的自由还给学生;寻找亮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评价赏识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习作展评活动来赏识学生.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促进学生快速地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而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如果老师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那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呢?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  相似文献   

9.
陈永红 《湖南教育》2003,(17):35-3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的要求中强调,学生应“能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小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习作快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作文心理,充分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真言,喜学乐学,从而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赏识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自由习作的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励干劲,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让习作成为儿童生活、娱乐、心灵愉悦方式的思考,我们以"赏识学生"为目标,展开作文教学研究,旨在为学生创设抒发情感、谛悟人生、萌生创见的习作情境,让想象和才情尽情挥洒,在赏识的情感中促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挑剔、指责的多而鼓励少的,以考试的需要和自己的好恶为标准的评价,使学生习作本上"满目皆红"、"遍体鳞伤",使原本存在畏惧心理的学生"雪上加霜"。如果教师变换评价的方式,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习作要求,增强写作自信,保持对习作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提高习作水平。一、让学生在习作评定中感受成功的欢乐儿童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即  相似文献   

13.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要求是将人物特点写清楚。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体验、思维导图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通过对比阅读、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写",通过微课、评价让学生掌握"怎么评"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成为习作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掌握了习作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潘泉 《电大理工》2014,(2):56-57
教育发展到今天,时代在不断赋予她新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尊重学生,要细致了解学生,要求教师转变"差生"意识,培养赏识意识。本文响应教育界倡导的"赏识教育",分析了"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自我评价—初次修改—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二次修改"的多元化习作评改模式.教师通过编制评改表格,教给学生评改方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改互评,在多元化评价中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这样的习作评改模式实现了评改主体多元化、评改方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生写师改"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习作评价、修改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6.
唐俊 《湖北教育》2003,(21):42-43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人文关怀,当教师真心的接纳、赏识、呵护、关注每一位学生时,定会使每一位学生将习作看作是一个愉悦的学习历程,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们生活的世界,学会赏析自己和他人,在与教师、与同学、与生活的对话中初步奠定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切切实实的发展。 一、评价要以童眼看童心,体现人文关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时,往往有部分教师以成人的认识、情感、态度去审视学生的写作。因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而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如果老师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那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呢?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如何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呢?教师对其习作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作文评语像春雨能萌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幼芽,似甘霖能催开鲜艳的习作之花,如战鼓能激起学生前进的动力。一、赏识性评价,让学生敢写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能简单化,不能只说好与不好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只有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素材;指导学生用心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借助赏识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却忽视了习作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习作评改中耗时费心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习作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