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  相似文献   

3.
彭敏 《文教资料》2010,(30):8-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辛弃疾在词作中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世无知音的寂寞,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慨,使其词满含沉痛的英雄泪.显示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苏轼、辛弃疾的怀古词一脉相承,但苏轼的怀古词内容更为自由,旷达超脱、浩怀逸气,而辛弃疾的怀古词更多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感情豪壮、炽烈、沉郁悲愤。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遭遇、人生抱负的不同。从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到对时代价值的追随,怀古词一直是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中有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马意象。辛弃疾的马意象首先表现为宝马与英雄志士的组合,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其次,他还把对马的描写从传统婉约词中的花街柳陌解放出来,重新放回到边关战场,更好地展示了其豪放之风。最后,他还善于借助马意象的隐喻义来创造雄奇灵动的意境,展示沉郁悲凉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9.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12.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3.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 ,小声铿钅訇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苏词雄壮 ,辛词悲壮 ;苏词“横放杰出” ,超旷、飘逸 ,辛词“潜气内转” ,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苏轼“以诗为词” ,笔力矫健 ,辛弃疾“以文为词” ,能刚能柔。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 ,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 ,形成独特的风格 ,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爱国思想 ,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 ,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英雄文人.稼轩词中表现的情感有广泛恒久的可体验性特征,如果我们了解一个英雄文人的心灵历程、壮烈情怀,尤其是辛弃疾一生经历多次角色转换,以及由此而来的词人独特的情感和心态,就会对其作品的深邃博大的主题意蕴、沉郁悲壮的风格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一改以前的清丽婉约之风。辛弃疾作为继承豪放风格之冠,使宋词的发展达到高峰。因此,人们把"苏辛"并列,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但苏辛因为所处的时代和出身不同,他们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下面笔者想就他们的词风作点肤浅的比较。首先,苏轼的词在豪放中有一种旷达超然,而辛弃疾的词在豪放中则表现出一种沉郁悲愤。黄庭坚云:"东坡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  相似文献   

18.
在现存辛弃疾的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中,有三首是写登建康赏心亭的。其中《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事呈史留守致道》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两首词都写得悲愤慷慨,表达了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优国心情以及他被南家统治集团排斥打击,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衷,被认为是辛弃疾前期最沉郁的两首词作。了解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将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辛弃疾爱国词的了解。先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皇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解。虎踞龙幡何处是?只有兴古满目。御外斜阳,水边归乌,陇上…  相似文献   

19.
《清平乐村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婉约之作"。八百年前,南宋上饶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到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去看一看。八百年前的声音"词"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词和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基本能看出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素以豪放词称著,而他笔下也有为数可观的婉约词应引起关注。本文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辛弃疾婉约词的特色与成因。辛弃疾从沦陷金人之手的山东南渡江南四十余载,一生所求,唯“恢复”大业。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意抗金,反而视辛弃疾为投降路线的障碍,排斥打击,往往言未脱口,祸已旋踵。在遣谗遇毁、备受摧挫后,词人便以宛转的手法、委屈的笔调写下了许多寄情深郁、婉曲幽折而又豪婉相济的婉约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