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崇左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每日的降水资料及雨日,计算三个干旱监测指标:综合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及累计降水距平、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果以用于综合监测某时段旱涝程度。三个干旱监测指标计算结果与灾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都能很好地反映广西西南部的干旱情况;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的是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只计算降水为0时的概率,因而与实际有差距。如果按广西西南部的实际情况,统计降水≥1.0mm的概率,则计算出的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自主生产的叶面积指数产品GLASS LAI定义叶面积指数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对四川省2006年夏季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识别的干旱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LASS LAI可以反映干旱分布及严重程度,在东部盆地的效果要优于西部山区的效果,在东部盆地,叶面积指数距平对旱情严重程度的反应偏轻.由于叶面积指数变化受地形影响严重,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将高程作为一个参数设计叶面积指数干旱指标,也可以与其它数据结合,构造综合干旱指标,以提高干旱特征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ENSO事件对西藏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9年以来夏季发生ENSO事件与西藏23个站点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当年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增强或开始发生当年除藏北一线、南部边缘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平均值或略多外,其余大部以偏少为主。拉尼娜事件当年,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南部与之相反。通过旱涝等级指数特征时间函数和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分析,在厄尔尼诺发生当年西藏主要农区降水量偏少或甚至为严重干旱,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强厄尔尼诺年为全区性干旱。拉尼娜发生当年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少,而中部以涝为主。由于西藏高原地形复杂,区域降水明显,如果仅用全区降水特征向量时间函数与ENSO的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各地区的具体降水状况与ENSO的关系。为此用全区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中对西藏主要农区7个代表站(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浪卡子、昌都、林芝),夏季(5-9月)降水距平及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和两个不同事件中的降水差异体了重点分析。总之西藏地区最严惩干旱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当年,洪涝最严重的也是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当年,由此推断,ENSO不仅预测西藏地区旱涝发生提供了某些物理依据,而且也可作为西藏中部农区发生旱涝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4.
《西藏科技》2016,(汛)
2015年汛期那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气象干旱,中西部各县一度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干旱。利用那曲地区7个有人值守气象站2015年5~8月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月平均气温距平值、月蒸发量、月日照时数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500hpa、200hpa月平均场和距平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那曲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的水分分布非常不平衡,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的水分补充平衡量,牧草生长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牧草生长季缩短,牧草高度不足,枯黄期提前;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值偏多,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值,底层空气干燥导致大气水汽条件弱,可降水条件就差;气温异常偏高;对5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2015年5~7月中低纬受高压区控制,不利于南部水汽输送,北部冷空气势力弱,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阻挡冷空气输送至高原,那曲地区主要以局地对流性降水天气为主,因此,降水强度偏弱,降水偏少。8月份整层系统调整南压,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东移,北部冷空气势力增强,输送条件改善,那曲地区降水逐渐增多,干旱有所缓解;对2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南亚高压强度较弱,不利于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北部冷空势力弱,南部水汽条件不足,那曲地区降水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37~60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干旱概率指标对内蒙古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点历史逐月、逐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并根据内蒙古不同降水量区域干旱指标,划分了历年逐年、逐月干旱类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站点的缺水概率,然后利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基于缺水概率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缺水概率最高、夏季缺水概率最低,自东北向西南缺水概率呈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隆子县近35a(1981—2016)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隆子县近35年降水距平变化、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变化、春季(3—5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变化、夏季(6—8月)最长无降水日变化进行建模,得出其拟合关系,并分析山南市隆子县干旱特征分析。探讨了山南市隆子县近35年来干旱年际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简要说明气象干旱防御措施。近35年来山南市降水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率为0.4mm/10a;山南市隆子县近35年来年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近35年隆子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3月,为155天;近35年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6月,为42天;从干旱空间特征分析,隆子县隆子镇、日当镇个别地区干旱风险等级为高等级,其余大部为中等干旱风险,隆子县北部、东部干旱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南地区1980—2022年汛期降水距平资料,对其进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山南地区汛期降水百分率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即每10a降水百分率增加了1.7%;调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距平做相关性分析,得出西伸脊点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东亚大槽强度、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等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相关度较高;分别用130个气候因子和挑选的优势气候因子指数为预报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南汛期季节降水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检验时段内4月起报山南初夏降水ps评分为72.56分,6月起报山南盛夏降水ps评分为72.43分,6种机器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学习ps评分最高为74.65分,挑选最优气候因子ps评分略高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30个气候因子的ps评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14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广西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多年平均降水量桂南﹥桂北﹥桂东﹥桂中﹥桂西;2004~2015年间有6年发生干旱,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频率分别为25%、8.33%、41.67%、50%;广西14个地级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49.4%。广西发生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平均频率分别为6%、12.5%、8.3%、22.6%;其中南宁和梧州为轻旱易发城市,贵港、玉林、崇左和河池为中旱易发城市,崇左、河池、百色、来宾为重旱易发城市,河池、百色、崇左、南宁为特旱易发城市。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东部浅山农业区春季干旱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青海省东部浅山农业区10个站1989~2006年的春季干土层厚度,以及互助、贵德2个站土壤相对湿度等定位监测资料,分析干旱发生的概率、地段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地区春季干旱发生概率随时间变化有低~高~低和高~低两种类型;作物播种越早,受干旱威胁越大;大部分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和干土层与旬降水量的相关性显著,可以直接建立降水与土壤相对湿度、降水与干土层厚度的预报模型,进行土壤干旱的预报,根据预报结果,结合青海省干旱灾害的等级标准,确定农业干旱发生的等级。对于无法建立干旱模型的地区,通过分析最小有效降水量,可以确定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贡献。预报方法在2009年的春季农业干旱预报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两种成因性旱情指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得到两种指标可同时作为南充地区旱情评价指标,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评价了南充地区旱情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与南充季风气候比较一致,从而进一步探索分析了南充近年土壤墒情监测成果应用于旱情评价的适应性和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