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玲 《视听纵横》2006,(6):114-115
在谈到采访和写作的关系时,有经验的记者认为,七分采,三分写,或者八分采,二分写,因为没有采访,哪来的“原料”,没有“原料”,又何以“加工”,因此,采访是报道的基础。而任何采访又离不开提问,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这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的重要性。提问犹如采访的敲门砖,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使对方开口。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所想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打交道离不开提问。一个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提问者。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经验、学识、机智、口才等融会在提问中,让采访对象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记者才能顺利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一个高明的提问者,要讲究提问的方式,也就是提问的艺术性。首先要避开在提问中的误区。记者采访时提问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记者的问题太简单机械,一问一答像审问,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出现冷场的情况。二是当采访对象谈了情况后,记者由于准备不足,提不出新的问题,只好草…  相似文献   

4.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5.
陈郁 《新闻传播》2009,(12):67-67
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当不好记者的。对于记者而言,提问就好比是一块敲门砖.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使对方开口。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锁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么得到的必定有限。本文就是阐述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利用巧提问来顺利和出色完成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6.
石勇 《新闻前哨》2004,(7):78-79
新闻深度报道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说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因此“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 一、“角色”与“提问” 如果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一个主要渠道。而采访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向采访对象提问。传统的新闻采访学教育,更多地强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尊重对方,尽量不要提对方不愿回答或令对方难堪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然而,采访的题材千变万化,被采访者也各不相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特定的采访任务、特定的采访对象,当常规的采访方法无济于事时,不妨使用一些非常规的采访提问方法。“激将法”便是其一。以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而著称于世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70至80年代曾采访了…  相似文献   

8.
访问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大量的活动,是新闻采访中最复杂的多变的一种采访方式。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曾经这样说过:“笔下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如果说访问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它是访问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河,载舟覆舟。新闻记者不能被信息淹死,而要带着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渡过河去,服务社会。提问,乃记者的渡河之舟。 把提问的位置摆得这么高,是不是太过了?不!细想一下,无论记者用什么方式采访,贯穿其中的思维轨迹,分明都带着提问的特征。变不知为有知,变浅知为深知,变难知为易知,哪一步都离不开提问。古人说:“博学切问,所以广知。”这是有着深刻道理的,所谓“切问”,就是善于多方面和深刻地提出问题。 新闻记者的采访,经常采用“随便聊聊”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如一张疏而不漏的滤网,一旦网上反射出有价值的信息,脑…  相似文献   

10.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11.
记者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人们沟通感情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交流艺术在记者与被访者沟通时有着很多的技巧。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说:“你的采访对象是哪个层次,你的寒暄与提问就属于哪个层次,你将永远与你的采访对象一般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提问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说:"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3.
李景 《新闻世界》2012,(10):31-32
电视采访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电视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而新闻采访就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采访,出镜提问技巧的灵活采用直接关乎新闻报道有无“含金量”。可以说,出镜提问的方式五花八门,但要注意提问的技巧。笔者主要就是围绕出镜提问方式的技巧问题展开探讨。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力求展示出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深度空间,进一步展示电视新闻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4.
蒋嵩 《新闻世界》2014,(6):40-41
提问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衡量一名记者工作能力的标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向采访对象提问的形式是多样的,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本人的采访经验,总结电视采访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工作离不开采访。而采访又通常离不开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谈话往往以“问”字当先。记者欲获准确、真实的新闻素材和事实,使采访得以成功,首先自己必须是高明的提问者。老记者海棱说过:“善于提问题、发问,这是新闻记者的一种采访艺术”。下面仅从问句的类型、提问的准则和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三个方面,谈点肤浅意见。问句类型记者首先必须充当问者。因为问先于记。那么,采访时提问使用的问句类型大致有哪些?问句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新闻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提问是主要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因此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毫不夸张地说,采访提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成功与否。一些入行多年的记者常说,新闻采访中的难度大多是难在谈话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掌握采访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在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采用各种技巧。在采访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拉近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预测和控制是一种潜在的操纵行为。而提问艺术的巧妙运用则能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使采访对象的行为能沿着记者预想的采访目标顺利进行。记者的提问应该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每个人都愿意谈自己从事、熟悉、感兴趣的事。因此,记者应事先研究采访对象的爱好、兴趣所在。但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的。根据不同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1) 漫谈式提问法所谓“漫谈”并非漫无边际地闲扯,而是在掌握谈话中心的前提下,记者采用的一种提同方法。采访一些见识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