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誉,其近代建筑在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俄国人规划设计的城市,东正教堂在城市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哈尔滨众多东正教堂中,圣·索菲亚教堂引为荣耀的是其规模之大远东称冠,被称为"亚洲最好的教堂".现主要从圣·索菲亚教堂室内空间的结构界面方面探讨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7,(5X):I0001-I0003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它的建筑风格就在其民族特性和文化融汇中产生。最早的建筑艺术作品自然与宗教相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正教堂。十月革命前.据说莫斯科约有2000座教堂,站在城西高处眺望夕阳下的全城,克里姆林富教堂群、圣母修道院等教堂的镀金葱头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具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哈尔滨,近年来又有“冰城”的美誉,其原因是与哈尔滨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1898年到1938年这40年间,由于外国侨民的涌入,哈尔滨出现了欧洲各流派特色的建筑艺术与中华民族古典形式的建筑艺术相继在哈尔滨亮相的局面,形成了哈尔滨城市特有的风貌。哈尔滨近几十年的建设又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科技进步而发展。这些新兴的建筑保留着许多早年的建筑符号与保留下来的早期建筑艺术遥相响应,构成了哈尔滨中西文化交融的局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哈尔滨建筑风格和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儿相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城市中大量的工业建筑被闲置、废弃,对其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哈尔滨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酌摇篮和近代工业重地,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梳理了哈尔滨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范围及其典型代表,针对哈尔滨工业建筑历史背景、环境特色、自身的特殊性等,结合哈尔滨的城市主题文化,对哈尔滨的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建设中,所谓“半截子”工程就是已经取得合法的建设工程审批手续(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已颁发“一书两证”并开始进行工程施工,但由于各种原因,连续停建1年以上,实际投资额已经达到或超过计划总投资的25%以上,并且没有完成建筑外立面装饰的建设工程,有些城市也将其称为“烂尾楼”。另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为了吸引投资,实行“三边”政策(边办手续、边设计、边施工),其中没有办理完整的审批手续而进行施工并达到上述条件的在本文中也定为“半截子”工程。一、典型“半截子”工程简介目前,在哈尔滨市区范围内,约存在10项“半截子”工程,其中比较典型且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有以下3项。一是“国贸大厦和黄金公寓”;二是“喜镇大厦”(原东欧贸易大厦);另外还有“北辰海外学人创业园”(原白求恩大厦)。“国贸大厦和黄金公寓”位于哈尔滨  相似文献   

7.
郭丽 《世界发明》2010,(3):13-13
晶莹剔透、洁白无暇但却略显清冷,这是人们对于“雪”的普遍认知。然而就在北国之都哈尔滨,这里却上演了一出“冰雪大戏”。1月19日,由第四届中国·黑龙江“北国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北国之冬”冰雪造型艺术展睡创意冰雪新美学专题研讨会,在哈尔滨冰雪艺术巾心展馆举行。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一批新近冰雪艺术创作的佳作,体现了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艺术家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为寒冷冬日带来丝丝暖意。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哈尔滨实地出发,简述了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更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54-54
在“保护造物,使用太阳光电”的信念下,德国七百多个教堂屋顶,在联邦环境基金会“结合太阳光电的教堂建筑”计划一千两百万欧元的资助下,已经逐渐完成装设太阳光电板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张小萌 《百科知识》2009,(10):I0002-I0003
哈尔滨是一座从没有过城墙的城市。她位于中国极北之地,地处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如玉带一般穿城而过。作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黑龙江省最大都会,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使这座城市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充满独特的异域色彩。  相似文献   

11.
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是欧洲最具战略地位的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欧洲的“电信谷”。基于“社会技术”分层思想,从产业模式、政策法规和社会气质三个层面研究索菲亚转型发展中的社会技术创新及其作用机制。索菲亚园区转型发展中,形成了以“园区品牌”与“地方性生产网络”建构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中小企业促进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动议”为代表的政策法规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分权化”为标志的自由民主社会气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哈尔滨实地出发,简述了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更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装饰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中一场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内陆城市哈尔滨,经过本土化的设计与发展,呈现出典型风格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独特建筑立面形态特征,是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向现代风格转型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横跨欧亚     
“像一匹烈马,从亚洲狂奔而来,一头撞进欧洲大陆“,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及其国土形状。博斯普鲁斯海峡像一块蓝色的绸带,飘然将欧亚大陆隔断。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就横跨在这方充满浪漫与传奇的海水之上。在这里,拜占庭、罗马和奥斯曼宫殿、清真寺、教堂、断垣旧迹随处可见。然而,这里又不是仅仅生活在历史中的城市,传统的巴扎与现代化商场同在,危旧建筑与摩天大楼比肩,传统马车与豪华汽车齐行……伊斯坦布尔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纽带,将东西方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正>天气晴好的闲暇,覃大清喜欢独自到哈尔滨大剧院去散步。被誉为中国最美建筑之一的哈尔滨大剧院,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江水缓缓从旁流过。覃大清在岸边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静静地凝望着江面出神。“可以思考一些问题,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他说这是在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又仿佛是与这美丽的哈尔滨大剧院和那碧绿的潺潺流水进行无声的交流。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水润泽天下,自古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此乃水之资源水利属性。水又顺势而流、奔腾不息、驱动万千,此乃水之能动水力(水电)属性。水电不仅自身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还能帮助电网吸纳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等,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此乃水之现代和未来的能源属性。  相似文献   

16.
赵广宇  程志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11+279-211,279
如今,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作为一个群落而被整体性的保护起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其建筑价值已不是简单的形式美,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场所精神之美,研究其场所精神之美的具体内容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和丰富旅游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建筑文化特征的分析与总结,论述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改造与更新的经验、方式、手段以及建筑形态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鼠年话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世界各地,老鼠几乎都处于人人喊打的地位,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的一个叫德诺克的地方,老鼠却偏偏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了那里人的顶礼膜拜。那里有一座已有500年历史的“老鼠庙”,四周高墙耸立,古木参天,其气派简直可与意大利圣罗马教堂媲美。在老鼠庙及其周围,有成千上万的老鼠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9.
齐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308-311,291
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并成片区整体式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特有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历史根背景和对产生的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道外历史街区生活形态和受其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分析了其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提出对在保持和发展城市固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轮廓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世博会于5月1日至10月8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其主题为“给养地球,生命能源”。如同历届世博会一样,各国的场馆建筑无疑是最大的看点,让我们前去一探究竟。←米兰世博会的地标式建筑——“生命之树”喷泉雕塑,其近旁就是象征着“城市森林”的东道主意大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