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2.
黄帝尧舜禹时期,中原部族联盟领袖帝的产生是当时中原各部族社会政治力量斗争及世袭制传统交互作用的结果。黄帝族的强大保持了帝始终在黄帝族中产生并以黄帝时起就已实行帝位嫡子世袭。但自少昊以后,黄帝族渐趋衰弱,四岳在帝位继承上决策作用不断增强,由此演出了一幕幕更易帝位继承人的历史闹剧。禹继位后,随着禹的巨大功业,黄帝族的复兴统一国家雏形的形成,帝位嫡子世袭制终于基本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夏传子、家天下”的传说。现代史学界一般也认为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而在夏朝之前,则是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如臧嵘、王宏志云:“禹死以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由自己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笔者认为,依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期,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100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因此,百姓与黎民,也就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才…  相似文献   

6.
“黄帝族源地”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运用“模糊史学法”,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初步认为:黄帝部族兴起于古代冀州北部,即今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考古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即是黄帝部族“轩辕古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姬水是黄帝族的重要发祥地,黄帝以姬水成。考察姬水所在,应审视黄帝姬姓族的发展历史,姬姓族起源的地方最有可能是姬水所在的地方;同时还应考察黄帝族产生的前提条件和黄帝族所处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接近史实的姬水。  相似文献   

8.
<正>焦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为黄帝陵碑亭)。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国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又号“有熊氏”。因其王“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附近),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记其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今地考之,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黄河流域,黄帝当是这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史前社会在黄帝时期已进入酋邦阶段,并开始结成松散的酋邦联盟。随着的始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盟所跨地域及整个黄河中下游。隧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具有宝域型的集权的特点。由于酋邦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原始政治有了明显不同于氏族部落时期的新发展,酋邦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禅让制和世袭制冲突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前国家王权时期的一些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王朝更替、都城变迁、帝王活动、政治制度、变法改革、农民战争、重要战役等。其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六次变法改革和所涉及的八次农民起义。难点是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及地位、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体现政治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的政治制度。我国奴隶社会的国家机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诸候制为其特点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三大基本特征。君主专制,体现了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要害是官僚凡事奉命从事.  相似文献   

12.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台湾同胞同样如此,于是,他们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地重回故土寻根访祖,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故地是黄帝族发祥之地。因而,广大台湾同胞无不心向往之。台胞景仰黄帝发祥之地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史记·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二曰:“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辞海》(1983年版):“有熊,古国名,相…  相似文献   

14.
林长华 《小读者》2011,(9):51-51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用“九路钉”,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中多篇提及古帝王,如三皇、五帝、三王等,反映了齐人的崇古倾向。古帝王在《管子》中主要作为说理的论据出现。齐人虽崇古却不迷古,他们对古帝王亦有所批判,反映了齐人在认同基础上善假物以为己用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九"是阳数的极数,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比如,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帝王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的大门,装饰用的称为"九路钉",每扇门上金黄色的  相似文献   

18.
禅让制释: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原始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民主推举”事实上是氏族贵族的民主。世袭制释: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实行。包括王位世袭制和诸侯、卿、大夫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从秦始皇开始演变  相似文献   

19.
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有的说是太皋(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皋、颛顼。据近人研究,他们可能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有的说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些人物实际上是象征性的。后一说法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名跖(zhi 音直),一说姓展,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柳下  相似文献   

20.
名物蒙求     
亮年 《中国漫画》2020,(3):10-11
大禹征三苗三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部族,又叫“苗民”“有苗”。距今四千多年前,黄帝的后代经过长期争战,先后形成了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三苗部族主要生活在物产丰饶的洞庭湖和彭蠡湖一带。可是他们常常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作乱,那里的百姓叫苦不迭。尧、舜两代帝王都曾与他们对战,舜帝还因为南征三苗,死于苍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